頻繁跳槽的後果是什麽?
大家留意壹下招聘信息,就會發現,壹般基礎崗位常常在工作年限那裏會標註什麽? 比如前臺,文員,銷售員,學徒等,會是“同崗位工作1 年,或者應屆畢業生。
如果是管理崗位,那馬上就不壹樣了。比如主管、經理,可能標註的工作年限至少都是同等崗位工作經歷3年或以上。
所以,不同性質的崗位,可能“頻繁”的定義是不同的。
如果忽略上述因素,單單從時間長短上來說,如果壹個人壹年內跳槽3-4次,那就算頻繁跳槽了。
其實,工作年限和婚姻挺像的,也有規律可循。
如果壹個人到新崗位,能堅持3個月的,大部分會幹滿1年;只要幹滿1年的,很多可以到3年;能堅持3年的,又會有很多堅持到5年;而5年能在壹個單位任職,基本後面就是很長久了。
其次,要看頻繁跳槽會有什麽後果,必須先要了解,跳槽的原因是什麽?
剛參加工作的人群,被認為是最容易跳槽的。
比如大學畢業生,因為對職業缺乏了解,可能選擇的時候就很茫然,所以工作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再加上還沒有生活的壓力,就很容易跳槽。
還有的大學生,工作是家裏安排的,不順心就跳槽。
公司及工作的客觀因素,也是導致跳槽的原因之壹。
比如公司招聘的時候,對崗位說得天花亂墜,入職後發現並非如此,求職者容易跳槽。
或者,公司業務調整,沒有合適的崗位,求職者被迫跳槽。
還有,公司的價值觀和自己的不匹配,如果求職者不願意改變,也會跳槽。
當然,個人的主觀因素,才是最終決定跳槽的重要原因之壹。
馬雲說過,離職說白了,就兩原因,壹是錢沒給夠,二是心委屈了。
弄清楚頻繁跳槽的定義和產生的原因,再來說它帶來的後果。
如果是壹個管理崗位的人,在壹家公司工作不到2-3年,就會跳槽,那這種情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十分不利的。具備壹定工作經歷的人,應該具備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司和崗位的能力,不管是因為公司和工作的客觀因素,還是主管因素導致的頻繁跳槽,都說明個人能力的欠缺。
意思就是,如果壹個參加工作8年的人,換了5-6家單位,妳說大多都是因為公司業務調整,妳沒了崗位。看上去跳槽的理由很客觀,可是,為什麽每次調整,都會把妳的崗位調沒呢?如果是行業整個不景氣,那麽妳為什麽不在再次選擇同行業時審時度勢呢?或者通過學習換崗呢?
如果是基礎崗位的員工,頻繁跳槽,可能是為了找到更合適的崗位,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可以理解。有人說過,不斷地嘗試,即便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也至少能知道自己不喜歡的。只是這頻繁換職業的背後,壹定要心裏有數,就是給自己壹個期限,知道想要什麽。
如果基礎崗位的員工,只是因為不願意努力付出卻想要獲得報酬,那頻繁跳槽只會越跳越糟糕。
頻繁跳槽,其實沒有辦法壹概而論它的結果是好是壞。 但是有壹點,有目標的頻繁跳槽,實現職業生涯的升級,是可以的。盲目的頻繁跳槽,只會讓妳的職業發展越來越受阻。
頻繁跳槽,在父母眼裏是不贊成的,表明妳不穩重,不踏實,這山望著那山高。在單位也不看好,表明妳沒有忠誠度,靠不住。
但從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有其合理性。什麽職業最適合自己,目前還沒有壹個很好的測量方法,正如戀愛不壹定結婚,需要試錯。
剛剛畢業,尤其是文科,專業性不是很強,專業對口更是奇談。幹嘛好呢?霍蘭德測試是壹種預測,16PF只能作為參考,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就算崗位合適,還有文化匹配的問題。有時候工作不累心累,惹不起躲得起。
還存在機制障礙,幹多幹少壹個樣,幹好幹壞壹個樣,幹與不幹壹個樣,在這樣的單位工作,今天就知道退休的樣子,不跳槽等死嗎!
所有這壹切,不去體驗誰清楚!甚至要義無反顧地跳,要當機立斷地跳!
當然,山不轉人轉,我們不能壹味地求全責備,兩害相權取其輕,有些問題需要去適應,去調整。如果跳槽到40歲還找不到定位,可能就成問題了。剩女就是不知改變挑花眼的結局。
壹般來說,跳槽之前應該有壹個相對清晰的職業規劃,就是妳的職業目標是什麽?
在這個基礎上,職業的選擇才具有合理性,畢竟跳槽有風險,每壹次職業的選擇也是壹次心智的考量,為什麽跳槽需要慎重考慮,並評估可能的後果和應對措施。
總的說來,不建議頻繁跳槽,在目前知識爆炸時代,崗位價值動態化,沒有相當的成功實踐經歷,是很難契合到新崗位的,熟悉新崗位也是壹個成本。至少,在我的招聘中,頻繁跳槽者是重點關註的,畢竟給人壹種妳還沒想好自己需要什麽的感覺,任何單位估計都有這種顧慮。
至於說結果,因人而異,但不建議跳槽頻率太高,每壹崗位慎重選擇後,建議至少穩定2-3年,否則時間成本也太高了。
頻道跳槽的後果是:
1.職業背書不好,造成機會少:
頻道跳槽,會影響工作背景,比如壹年壹跳或者壹年兩跳,或者兩年三跳,每家單位不到壹年或者壹年半,這會極大的影響到職業背景。企業看到這種工作背景後,會質疑穩定性,進而否定,於是在簡歷篩選環節就失去了面試機會。
最理想的工作背景是,每家單位呆3年以上或者接近3年,或者妳的兩三段工作經歷中至少有壹段在3年以上或者接近3年的情況。
2.專業能力上缺少沈澱:
每家單位呆的時間都很短,所負責領域缺少深入和沈澱,經驗積累淺,工作停留在面上,專業度上提升空間少。
比如項目剛剛介入或者項目做到壹半就離開,沒有跟進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於是就缺少了完整的項目經歷;
比如沒有跟進壹個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到運營的過程,中途而離開,於是就缺少了完整的產品設計經歷;
比如銷售剛介入,還沒有深入了解行業,產品,客戶拓展很少,就離開了,於是就沒有形成足夠客戶積累,就不具備客戶資源優勢等等。
3.影響晉升和長期職業發展:
每家單位呆的時間短,還沒有做出成績和呈現出好結果,就離開了,於是與晉升就失之交臂;周而復始,就壹直在原地踏步,職業發展會受很大影響。
如同時畢業的大學生,若幹年後,差距就拉開了,有的能夠很好沈澱,積累,晉升,發展;有的卻陷入頻道跳槽中,影響了長期的職業發展。
4.造成心態浮躁:
頻道跳槽,容易造成心態不穩定,形成跳槽循環和習慣;稍有不如意就想離開;工作中遇到壹點困難,不想辦法去解決,而是選擇逃避離開,會造成凡事不從主觀上找原因,而選擇客觀逃離等等,從而影響正確的職場心態。
5.薪資提升空間少或者停滯:
頻道跳槽,造成職業背書不好,穩定性欠缺,專業上缺乏沈澱,進而最終影響到薪資的提升,跳來跳去,薪資還在原地踏步等。
總之,工作中還是要積累沈澱,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關於頻繁跳槽,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 社會 是可以接受的,各大公司也願意給新畢業生不斷試錯的機會。因為新畢業生不了解每個崗位都是幹什麽,在他們的腦海裏,對這些崗位沒什麽概念。所以這個期間,他們的迷茫是可以理解的。
不瞞大家說,剛畢業時,我三個月就換了兩家單位,從第二個單位離職之後,不想找工作,就壹個人趴在床上哭,無所適從,只是知道這兩份工作不是我要幹的。
後來,我找到了第三個職務:人資助理,雖然事多活雜,可是對於協調管理比較在行的我,還是很容易上手。
壹直到現在,畢業10年,我依然從事著有關人資的工作,職務上升,薪酬上漲,我想我是幸運的,用不斷跳槽的方式找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向,壹路向前。
可當我們在職場上混跡了壹段時間,成為職場老鳥的時候,不斷跳槽,便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影響。
首先,就是對自己定位的不清晰,人不夠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更加的了解自己,更加的了解 社會 ,我們能做什麽,想做什麽,以及公司能夠給我們提供什麽,頻繁換工作,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成熟,不理性。
其次,是缺乏耐心和學習能力,因為真正的弄明白壹個公司的運作模式,發展前景,職業前景等,不用壹年半載是了解不了的,所以,成熟的人都會耐下性子來去適應,去磨合現在的工作。
然後,是對自己不負責,不能給人踏實的感覺。我們在找對象的時候,有壹個問題幾乎成了必問問題,那就是,妳是做什麽工作的。壹份穩定的工作往往會給我們加分,所以為了讓家人踏實,為了對自己負責,我們也不要頻繁地更換工作。
最後,是不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總是讓人望而卻步,人們都喜歡把事情交給踏實,務實的人,而不是遇見點困難,受點委屈就打退堂鼓的人,而頻繁換工作只能說明妳是這樣的人。
工資壹次比壹次高
負面是:人會很累,同時經濟壓力會帶來很大的焦慮不安,經常要去找工作,面對每個面試時的緊張情緒,還有那些重復多次的問題。感覺能力不被輕易認可,剛進新公司都要從底層開始做起。年輕還好,過三十後,面對 的上司都有可能 比妳年輕 ,這些都需要足夠強大 的心理來接受。
正面是:可以見識更多行業,給自己的眼界帶來更寬的視野,有些人在壹個單位壹呆就是十年,二十年,感覺 他們跟 社會 都有點脫節。
當然頻繁跳槽要選擇在年輕 的時候,28歲開始 建議以穩定 為前提,能熬下去盡量不要跳槽,其實吧,哪個公司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時多跳幾次妳會明白其實上班哪裏都壹樣,不是這裏讓妳不爽就是那個方面讓妳不開心。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陷,跳多幾次,妳才能感覺公司差不多就行,才能有壹顆穩定的心。
在壹個領域裏頻繁跳槽是接觸整個工序,跨領域跳槽不行!往往剛都是陌生-熟悉-陌生的死循環,到最後,只能找壹個“力所能及”的工作,悔之晚矣
跳槽的原因,我不知道別人怎麽?反正我就是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公司,我是不會待下去的,我只為了找適合我的行業,是否有發展前景
沒啥後果,妳買東西也不是只堅持壹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