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華的鞠躬盡瘁為掃盲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像春風壹樣吹遍了祖國大地,也吹到了祁建華的家鄉。1979 年祁建華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復黨籍、軍籍和公職,但只是就地安置,後被補增為河南省政協常委。1982 年他與壹位名叫李巧梅的姑娘結婚,婚後第二年生了個可愛的女兒,取名祁慧瓊。
光陰荏苒,轉眼進入20 世紀90 年代,在壹次偶然的機會,祁建華讀到二野軍政大學校史研究會出版的《革命熔爐》雜誌,其中壹篇追憶祁建華發明《速成識字法》的文章使他與失去音信多年的老首長和張媽媽取得了聯系。1998 年,邵華將軍受母親張文秋之托,電請祁建華進京。由於體弱多病,祁建華讓女兒祁宏偉代表他專程去看望惦記著他的張媽媽。
1999 年9 月13 日,反映二野軍大青年學子鬥爭故事的10 集電視連續劇《千磨萬擊》在北京舉行首映式:出席首映式的原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曾任二野軍大政治部主任)得知祁建華的近況,動情地說: “我們不能看著為革命立下功勛的戰友就這樣清貧下去”。7 天後,劉華清、張衍兩位老首長聯名給平頂山市委書記田承忠寫了壹封信,建議對50 年代對全國掃盲運動有壹定貢獻的祁建華給予必要的關照。河南省委、平頂山市委、郟縣縣委都很重視,在河南二野軍大校史研究會的協助下,對祁建華晚年生活作了安排。2000 年5 月,祁建華搬進了政府撥專款為他在堂街鎮修建的新居,房屋上刻著“人民功臣祁建華住宅”幾個大字。
2000 年前後,全國幾十家報刊、電視臺報道、播發他的坎坷經歷和他在文化教育事業上創新的感人事跡,壹時間全國各地來人、來電絡繹不絕。其中,壹位解放軍大校莊重地向他行了兩個軍禮,說:“您是咱三代解放軍的驕傲。”而對鮮花、鏡頭,而對壹雙雙伸向他的手,他總是那句話:“我為人民貢獻得太少了”。
祁建華搬進新居僅壹年多的時間,便因長期為文化教育工作操勞,積勞成疾,於2001 年8 月11日在他的故鄉河南郟縣醫院病故,享年81 歲。在他去世前壹個月還抱病在郟縣進修學校講課,並經常加班加點為學員解答疑難問題。正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祁建華在武漢工作的大女兒祁宏偉,在《懷念為創新教育事業獻身的父親祁建華》壹文中說:“父親的壹生是光榮的壹生,是磊落的壹生,是無怨無悔的壹生。雖然父親的生命逝去了,但他留下了壹第3 頁*** 3 頁份中華文化寶貴的遺產,這便是‘中華文字’、‘幼兒速成識字新法’、‘速成教學法’、‘速成珠算法’的‘四速新法’。我作為他的女兒,是父親發明創造的見證者,又是新法最先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我要繼承父業,將父親的發明創造發揚光大,傳流後世,造福人民。當這些發明創造更廣泛地應用於人類進步事業的時候,父親也壹定會感到高興,感到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