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機跟隨拍攝怎麽拍
方法1,位移約束
方法:選中物體,加選妳要跟隨的攝像機,點擊命令,animation面板下的constain(約束面板)下的第1個約束。就可以實現了。
方法2,或者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攝像機給予物體子集。
方法就是選中攝像機,按住shift加選物體,點擊p鍵。就可以了。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在用攝影機拍攝的時候,是有壹定的方法,還有角度和技巧的區分,這樣拍出來的才是比較好看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的相關資料,壹起來看看吧。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1
拍攝角度大致分為三種:平攝(水平方向拍攝)、仰攝(由下往上拍攝)、俯攝(由上往下拍攝)。
水平方向拍攝
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如果被拍攝的主角的高度根攝像者的身高相當,那麽攝像者的身體站直,把攝錄像機放在胸部到頭部之間的高度拍攝,是最正確的做法,也是握著錄像機最舒適的位置。
如果拍攝高於或低於這個高度的人或物,那麽,攝像者就應該根據人或物的高度隨時調整攝像機高度和身體姿勢。譬如拍攝坐在沙發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時,就應該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攝,使攝像機與被攝者始終處於同壹水平線上。
由下往上拍攝
不同的角度拍攝的畫面傳達的信息不同。同壹種事物,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壹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高大壹些,就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傾斜向上去拍攝。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拍攝人物的近距離特寫畫面時,拍攝角度的不同,可以替這些人物的神情帶來重大的變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攝,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會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現出來。如果把攝像機架得夠低,鏡頭更為朝上,會使此人更具威懾力,甚至主角人物說的話也會增加分量。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面,就會有壓迫感,特別是近距離鏡頭,表現地尤為強烈,人物再稍微低頭,甚至有些威脅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攝時要註意,這種角度所拍出來的效果通常並不理想,因為面部表情會太過於誇張,時常會出現明顯的變形,在不合適的場合使用這種視角可能會扭曲醜化主體。這種效果切記不要濫用,偶爾的運用,可以渲染氣氛,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如果運用過多過濫,效果會適得其反。但有時拍攝者就是利用這種變形誇張手法,從而達到不凡的視覺效果。
從上往下拍攝
攝像機所處的位置高於被攝體,鏡頭偏向下方拍攝。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遠畫面,用來顯示某個場景。可以用於拍攝大場面,如街景、球賽等。以全景和中鏡頭拍攝,容易表現畫面的層次感、縱深感。
如果從較高的地方向下俯攝,就可以完整地展現從近景到遠景的所有畫面,給人以遼闊寬廣的感覺。采用高機位,大俯視角度拍攝就可以增加畫面的立體感,有時可以使畫面中的主體具有戲劇化。
同仰攝的效果相反,從高角度拍攝人物特寫,會削弱人物的氣勢,使觀眾對畫面中的人物產生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畫面中的人物看起來會顯得矮壹點,也會看起來比實際更胖。
如果從比被攝人物的視線略高壹點上方拍攝進行近距離特寫,有時會帶點藐視的味道,這壹點要註意;如果妳從上方角度拍攝,並在畫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間,這個人物就會顯得孤單。
人物視角的拍攝
視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習慣。有些時候,可能需要表現出拍攝主體的視角,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拍攝的高度是高是低,都應該從主體眼睛高度去拍攝。如:壹個站著的大人觀看小孩,就應把攝像機架在頭部的高度對準小孩俯攝,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樣,小孩仰視大人就要降低攝像機高度去仰攝。
再如,壹個正蹲在地上幹活的人,要表現他看來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應降低高度(與蹲著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攝來人的腳部,然後再慢慢向上移動鏡頭進行仰攝,最後到達臉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攝,這樣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視的畫面通常被用來顯示某人向下看的視角。用遠攝或廣角的拍攝方式從高處以高角度進行拍攝,可以增加片中觀看者與下面場景的距離。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2
▲如何找到最佳攝影機角度?
通過改變攝影機的角度或演員的位置,妳可以極大地影響觀眾的情緒反應。
故事出自誰的視角?
作為電影制作人,妳應該關註的最重要的問題是:
故事或場景出自誰的視角?
在這場戲中我們認同誰?
哪個人的鏡頭應該最多,為什麽?
當兩個人在對話場景中交談時,多展示其中壹個人的反應鏡頭。如果妳想讓他們平等,兩個角色要有相同的拍攝次數。
鏡頭裏應該有多少人?
在對話場景中,妳只想展示壹個正在說話的人,還是包括與之交談的人?第二個人在鏡頭中的出現會產生巨大的不同。
此時,使用過肩鏡頭是最有力的,即使是只拍到肩膀也會有所不同,對話會因此變得具有對抗性。
鏡頭中的人物應該多大?
我認為沒有比希區柯克的建議更好的答案了——最重要的在鏡頭裏應該是最大的。
這就是特寫鏡頭如此強大的原因。
不過,如果妳想讓演員的肢體語言清晰可見,那麽顯然妳需要壹個中景鏡頭。
低角度/高角度
攝影機的垂直角度會讓人物看起來更重要或不那麽重要,這已經在電影中被證明了無數次。
低角度用來使人看起來更有威脅性或更大:
高角度使人物看起來更弱或更小:
跟隨焦點
跟隨眼睛或焦點,這是壹個讓觀眾繼續看妳的電影的強有力的技巧。
假設在壹個鏡頭中,焦點在這裏:
在下壹個鏡頭中,如果它可以保持相同的焦點,觀眾就不必移動他們的眼睛:
這是壹個持續的流程。
然而,妳也可以打破這個規則,迫使觀眾在屏幕上跳來跳去,制造緊張和混亂。
對畫面的感覺
這個最重要的技巧,來自導演埃米爾·哥斯達黎加。作為電影制作者,每次當妳透過取景器看壹眼畫面時,妳的心跳都會加快,妳應該感到興奮,妳應該有所感覺。
如果妳沒有這種感覺,那也許是妳錯過了壹些東西,妳應該停下來,弄清楚是怎麽回事。
每個鏡頭都應該提供新的信息或推進故事
當妳比較爛電影和好電影的時候,妳會發現這是最重要的區別。
每壹個鏡頭都應該提供壹些新的信息或推進故事情節,如果妳這樣做了,觀眾就會牢牢地盯住這部電影。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3
01、眼睛水平拍攝
我們的第壹個攝像角度是眼睛水平拍攝。眼睛水平的視角可以產生壹個中立的視角。這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人壹樣——我們的眼神和他們的眼神平視相連,這樣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與界限。
《權利的遊戲》
02、低角度拍攝
低角度拍攝從他們的眼睛下面拍攝主體。這些拍攝通常強調角色之間的地位差距——壹個角色的低角度拍攝常常與另壹個角色的高角度拍攝相結合。
《黑客帝國》
03、高角度拍攝
在高角度拍攝時,攝像機向下對著妳的拍攝對象。這通常會產生壹種自卑感,或者看扁妳的拍攝對象。
《復仇者聯盟》
高角度拍攝是壹種多功能拍攝,可以在許多情況下使用。最常見的用法是讓角色顯得脆弱無力,但也總有例外。
04、七分身鏡頭
七分身鏡頭是指妳的攝像角度大約齊腰高。當壹個被攝者坐著而另壹個被攝者站著時,七分身水平拍攝通常很有用。當妳有行動發生在臀部附近,如武器被抽出,或有人伸手到他們的口袋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麽它也被稱為“牛仔”。
《私戀失調》
05、膝蓋水平拍攝
這是當妳的相機高度大約低到妳的拍攝對象的膝蓋。如果配上壹個低角度,它們可以強調角色的優勢。它不像地面拍攝那樣極端,但它給人的感覺是壹樣的。當妳想要專註於人物行走,或者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裏爬,這些是理想的。
《小鬼當家》
06、地面拍攝
地面拍攝是指攝像機的高度與拍攝對象的地面高度壹致。這個鏡頭的角度經常被用來表現壹個不露出臉走路的角色,它可以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並利用演員的表演來讓觀者在腦海中想象接下來發生的劇情。
《閱後即焚》
07、肩膀水平拍攝
肩膀水平拍攝是與妳的拍攝對象的肩膀壹樣高。因為攝像機是與肩膀對齊的,它允許演員的頭部達到框架的頂部(減少頭部空間)。它還將演員的視線稍稍置於攝像機上方,反過來,讓人產生壹種角度略低的錯覺。
《黑豹》
08、荷蘭角或傾斜拍攝
荷蘭角(荷蘭傾斜),是指相機傾斜到壹邊。用這種方式,妳可以創造壹種迷失方向的感覺、壹種不穩定的精神狀態或是用來增加緊張的氛圍。
《碟中諜》
可以用荷蘭角來展現任何緊張或主觀時刻的。這是壹個非常好的方式來放大各種情緒,精神狀態,或電影的懸念。
09、俯拍
俯拍是從上方俯視妳的拍攝對象。這些通常是從90度以上拍攝的,任何低於90度的都可以被認為是壹個高角度的拍攝。而俯拍的高度或高或底都是可以。
《了不起的蓋茨比》
俯視鏡頭對於提供壹個場景的透視效果很好,除此之外,它還通常被用來敘述“中立”或“神聖”的場景。
10、空中拍攝
無論是直升機還是無人機拍攝的空中照片,都是從高空拍攝的。它使鏡頭中可以看到整個風景。在《黑鷹墜落》中,很多直升機拍攝都是航拍。
《黑鷹墜落》
無人機的普及讓電影制作者更容易使用空中攝影。最初的航拍曾經被認為是壹種高預算的奢侈品,現在幾乎所有的制作都可以使用,這都要歸功於無人機的“崛起”。
MAYA中如何讓攝像機固定跟隨物體拍攝
1)選擇攝影機,再選擇那個移動的物體後按下p鍵,就成功跟隨了,
2)另壹種辦法是,先選擇那個移動的物體,建議gtrl+g成組,成組後選擇這個組,再選擇攝影機,在約束菜單裏點擊父約束,也就是parent,然後相機也就被約束住了。
什麽是指攝像機沿著壹定運動路線對被拍攝的主體進行拍攝
這種拍攝方式被稱為運動跟蹤拍攝(Motiontracking),簡稱為跟蹤拍攝。它是指攝像機在運動的過程中,通過利用特定的軟件和硬件設備,沿著預設的路徑自動對被拍攝的主體進行跟蹤拍攝。
跟蹤拍攝可以實現多種效果,如拍攝時相機保持平穩,運動自然流暢,攝影師可以專註於主體的構圖和視覺效果等,達到更高質量的影像作品。此外,跟蹤拍攝還應用廣泛於電影、電視劇等影視制作領域,成功應用采用跟蹤拍攝技術的影片有《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