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美的的另壹面

美的的另壹面

文/ 邱月燁 編輯/ 陳曉平

2018年10月,美的在廣東順德總部低調慶祝成立50周年。

每年,美的向全球用戶供應超過4億臺家電產品,在50歲的節點,它宣示的未來則遠不止於家電。美的預言,人與機器將產生更深入、更融合的協作關系,進入“人機新世代”,而它則以 科技 集團定義自己,拉開了向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序幕。

低調的美的,素來講究“靜水流深”,其內部工業互聯網的實踐,已悄悄進行3年,實現了“壹個美的、壹個體系、壹個標準”的全球協同生產平臺,構建了支撐全價值鏈運營的軟件體系。現在,它已將這壹能力向外輸出,這是美的完全陌生的另壹面。

內部切入

據咨詢機構IoT Analytics的統計,預計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規模將達到16.44億美元,相較於消費端,制造領域實現互聯網化要復雜得多。家電起家,美的切入點在哪裏?

“在內部,我們做了幾個標桿的工廠,磁控管工廠、洗衣機部分產線,均采用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廣州南沙工廠也剛剛成為廣東省工業互聯網試點的樣板工程。”美的副總裁、首席信息官張小懿說,美的工業互聯網能力的鍛造,起始於三年前內部推進的“智能制造”。

“我原來在IT部門啟動項目時,沒有想要去往外推廣或者對外服務,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推進過程中,我們就發現它的效益是巨大的,無論效率、確定性、品質上,內部制造、產品研發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研、產、銷整個全價值鏈都變革了。”張小懿說。

以前,制造領域的大部分流程,如研發、供應鏈、生產、物流、銷售及售後,都是和消費者割裂開的,而智能制造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和打通,讓所有業務的互聯互通。

以美的“T+3”經營模式為例,由零售商快速、準確反映市場需求,以此指引原料備貨、工廠生產、發貨銷售。具體來說,以客戶下單為起點日“T”,“T+1”為物料準備,“T+2”成品制造,“T+3”物流發送,由原儲備式生產轉變為客戶訂單式生產,減少中轉,不僅實現“按需生產”,同時,倒逼價值鏈的所有環節,去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精簡產品型號,扁平渠道,縮短交貨周期。“T+3完全改變了與客戶打交道的方式,由用戶和客戶來指揮整個後臺的生產。”張小懿評價道。

基於自身實踐,美的逐漸構建了壹個完整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其產品系列包括四層:工業APP及SaaS、工業雲平臺、SCADA聯機平臺及邊緣計算、以及機器人及自動化,能力生長也源自內部場景的需求。

三年以前,為推進智能制造,張小懿的團隊將所有工廠做了壹遍調查,發現體系內連接信息與設備的核心關鍵部件就有90多種,涉及全世界各大品牌,“大部分是跟著設備來的,我們不能為連接開發90幾個接口,所以很痛苦,我們下定決心進行研發,首先建自己的SCADA平臺,將最主流的協議全部預制到SCADA平臺上,解決了安全性、兼容的問題,同時實現即插即用。”張小懿回憶說。

M.IoT 平臺在內部“牛刀小試”,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效果。以電器制造常見的“註塑”環節為例,經歷壹系列工業互聯網改造後,原材料庫存減少八成;智能裝備提升生產整體效率17%之余 ;優化對設備的智能預測與維護後,故障響應時間縮減80%,故障率減少36%,停機時間縮短57%,品質也有效提升;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品質檢測,使檢驗成本下降55%,外觀檢測精度上升80%;以往需要人工24小時監控的烘幹機、色母機等設備,由於改為智能預警,異常響應時間縮短75%,黑點率和色差率也有效降低……

M.IoT 在美的全國試點的成功,為向外輸出做了準備,其核心能力大量源自美的自身制造場景的實踐,比如美的管理、制造經驗,尤其融入近幾年的管理變革,如T+3、MBS(Midea Business System,美的精益營運系統)、CDOC工具(Concept概念、Design設計、Optimize優化、Capability量產),以及自主開發的軟件及數字化能力等等。

軟硬結合

庫卡機器人、美雲智數,構成了美的工業互聯網的兩大關鍵能力——前者代表硬件,後者代表軟件。

庫卡是老牌德國機器人公司,2016年,美的以292億元拿下其95%股份,轟動壹時,美的在要約收購的報告書中,曾這樣描述涉足機器人制造的目的,“憑借庫卡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提升公司生產效率,推動公司制造升級”。

同年,美的成立美雲智數,其前身脫胎於集團信息 科技 部門,基於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提供全價值鏈雲服務。關於其定位,美的集團總裁助理、美雲智數總經理谷雲松告訴《21CBR》:“在整個工業互聯網鏈條中,美雲智數作為美的工業互聯網對外輸出服務的載體,提供智能制造的軟件與數字化解決方案。”

圍繞智能制造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美雲智數構建了壹個完整的產品群,谷雲松介紹道:“按照價值鏈,我們在研發端提供大數據產品進行數字化企劃,制造端我們提供智能制造套件,營銷端我們提供數字營銷套件,管理渠道、用戶運營。同時,我們還提供具有人工智能技術和多項專利大數據套件,以及整體的工業互聯網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些產品和服務都比較受客戶歡迎。”

大多數雲服務廠商,只提供軟件服務,美的為什麽堅持軟硬結合?

張小懿解釋說:“工業互聯網是壹個多層次的技術平臺,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等均在其中,但是,還是要跟場景、用戶的實踐結合起來。中國很多制造企業,是從原材料壹步壹步做起來的,產業鏈條長,光壹個雲平臺,連接上雲解決不了業務問題,要紮紮實實地提供壹些軟硬件產品,才能夠做好平臺。”其中,美雲智數是對外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唯壹平臺,由其對接並識別客戶需求,可擇機推薦庫卡的行業解決方案。

“軟硬件的協作和集成是很多企業的痛點,如果只賣庫卡產品,客戶會問,機器人怎麽裝,怎麽跟現有機器協作?需要再找壹個集成商。美的解放方案就不用了,既有平臺又有機器人,又可以做集成,這是我們最樸素的壹個出發點,壹站式解決這些問題。” 張小懿說。庫卡擁有世界頂級的智能網關技術,智能網關是工業互聯網中核心的連接鍵,美的在其基礎上研發升級,形成了美雲智數的智能網關,提高了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競爭力。

庫卡在工業4.0方面的積累,不僅限於機器人和自動化方面,在軟件層面也豐富了美雲智數的解決方案,比如,庫卡旗下的Visual Components仿真軟件是全球最頂尖的仿真軟件之壹,該軟件已在美的內部全面啟用,可將產品從研發、生產到使用的過程轉變為數字鏡像,通過虛擬全生命周期測試與管理,將產品創新、制造效率和有效性水平大幅提升。

制造積澱

2018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2018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名單》,美的與阿裏雲、華為雲、富士康等知名公司壹同入選。張小懿經常會被問起,美的與其他家區別?他的回答是:制造積澱。

美的M.IoT平臺的特點,在於“制造業知識、軟件、硬件”三位壹體,其中,“制造業知識”正是美的與其他廠商的最大區別——從原材料加工、核心零部件生產到電子、註塑、鈑金、總裝等關鍵環節,美的擁有50年全流程制造的深厚積澱。

“智能制造終究要回歸到制造,不僅僅是單純的IT技術,我們與其他廠商大多是業務互補關系,目前阿裏提供的以IaaS、PaaS為主,美雲智數和阿裏雲也在雲棲大會上***同建立了合作關系。”谷雲松告訴《21CBR》。

如果說,阿裏雲提供的是雲服務的基礎設施,那麽美雲智數就是工程師,美雲智數產品競爭力最強的部分,就集中在智能制造領域及相關SaaS。

“管理軟件需要由管理實踐和運營沈澱而來,單純的軟件公司過於依賴甲乙方的業務關系,缺乏業務實踐經驗,乙方很難全方位了解甲方業務,更難滿足甲方進步而進行產品的叠代完善,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甲方,了解更詳細的需求。我們提供的是落地執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解決方案的“PPT”,所以客戶看得到美的實際場景和效果,更容易接受。”谷雲松說。

不同類型的制造企業,在擁抱工業互聯網時痛點與發展路徑也各不相同。大型企業往往有著龐雜的內外部體系與繁復的工業場景,技術攻關難點重重;中小企業則可能因為高昂的上雲費用與設備人才投入,對工業互聯網望而卻步。因此,針對大型企業較為復雜的數字化轉型需求,美的會通過整合的定制化方案予以實現;對於中小企業,則提供成熟的套餐解決方案,助其以更經濟的成本實現上雲上平臺。

目前,美的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優先聚焦在操作環境比較差、容易讓機器代替的場景。例如註塑車間溫度較高,又有氣味,工人們的工作環境比較差,還需要檢測產品是否合格,用人眼睛對著燈光反復去看,8小時下來非常辛苦,品質不能保證。在工業互聯網的改造後,工人們只需在電腦上把參數調好,上傳到設備中去,庫卡機器人取件後再用攝像頭來檢測,提升了品質,減少大量人力投入,能將工人從枯燥的、環境差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在商業投入產出上也是可行的。

美的集團視覺研究所長胡正博士,曾分享過壹個利用AI技術的解決方案:在中央空調的裝配車間,用壹臺相機實現頂面所有螺釘的檢測,AI技術可應用工廠環境中各種型號螺釘的檢測,適用於不同材質、不同邊緣、不同采光、拍攝角度,其投資回報率非常高。據胡正介紹,壹旦螺釘品質有問題,客戶和分銷商會投訴,投訴後工廠會被罰款,壹次5000到1萬元不等,從前工廠壹個月可能會有十幾次這樣的罰款,檢測質量提高後工廠可以節省壹大筆錢,兩個月項目即可回本。

張小懿認為,回應傳統制造業的典型挑戰,歸根結底是以技術手段提升企業的敏捷和精益水平,由工業互聯網將實體、信息、業務流程和人員連接起來,借助數據分析、優化決策,實現降本、增效、保質。因此,美的壹直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不遺余力,在矽谷等多地成立研究中心,數字化相關的投入,壹年高達數億,以致力於技術與制造業的實際場景結合。

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形容,數字化是傳統制造業的壹線曙光,“企業內部數字化程度,我們正在積極 探索 做到最好。”未來,美的也有機會成為中國制造數字化升級轉型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