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和周傑倫是怎麽走到壹起的?
在壹九九七年七月七日淩晨壹點半,方文山收到了名嘴吳宗憲的電話,邀請他到自己新成立的音樂工作室任職。突然的驚喜讓方文山激動異常,隨即總結出自己的壹句座右銘:“機會比實力重要。”不過另外還有壹句補充條件“實力不夠的時候,肯定會流失機會”。 對於自己而言,方文山認為到現在為止總***遇上了兩次最佳的機遇,壹次就是被吳宗憲發掘,成為專職的作詞人,另壹次就是遇上周傑倫,成為壹對優勢互補的黃金搭檔。 方文山跟周傑倫是同壹批被吳宗憲招入麾下的職員,之外還有十多位同事,他們有的專攻作詞,有的專攻作曲,吳宗憲讓他們自由組合,多嘗試與不同的同事配對。當時周傑倫的曲就成為了眾人的搶手貨,但每每只有方文山能精準地揣摩其心思,寫出絕配的歌詞。於是,周傑倫和方文山的組合漸漸地被固定下來。大多數人都是在知道周傑倫後,才知道方文山的。 方文山是壹個對歷史感有著獨特的自己的表達的人, 在歷史的和時空的轉換中去詮釋著自己的音樂理念, 這在時下是很難得的。 我愛妳、妳愛我的俗套模式已經是流行音樂的主流, 而方文山的作品在上述結構模式的同時 ,卻獨辟蹊徑的追尋古典的情愫,比如《愛在西元前》追尋古文明的遺跡,《上海1943》 對父輩情感的追憶,《娘子》等等這些古典懷舊的音樂元素的滲入對於現在快餐式的愛情歌曲,無疑是壹種極大的顛覆。.他對歷史的把握和理解的能力,已經超出了他的同齡人。壹個人在自己的音樂中去完成對歷史文明的解讀和構建並通過音樂傳達給大眾 (註意這裏的大眾指的大部分是15至25這壹部分的受眾群 最有活力的市場群),讓這壹部分歷史人文素質已經相對較為薄弱的年輕人去感受古典的質感 ,而且是通過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去體驗現代社會早已消失殆盡的人性中古樸的東西。但是方文山的詞中會刻意的營造壹種虛幻的意境 ,遠古的戰場、 消失的古文明、 陰森的傳說, 都可以成為他筆下的意象。 在後現代主義泛濫的今天, 他也沒有免俗。方文山對現代社會年輕人情感的把握, 如果說李宗盛的詞是壹個老男人的心碎的回憶, 那麽方文山的詞關註的是此時 ,就當下的情感糾葛、 愛戀、 失戀、 移情別戀等等, 較之李詞更多了壹份時代感,所以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和欣賞。 從某種意義上說, 方文山把流行音樂從靡靡之音帶回了古典與歷史的音樂融合、懷舊和真摯的相融。方文山的詞的風格涉及廣泛, 除上述涉及的以外, 還有很多只得虛幻恐怖的《威廉古堡》等等, 方文山是壹個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