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如何看待“河北秦皇島壹學校砸毀學生手機”事件?

如何看待“河北秦皇島壹學校砸毀學生手機”事件?

新學期開學伊始,河北秦皇島壹學校“免費碎手機”舉措在網民中引發廣泛關註。其實,近年來有關學校和老師砸手機的新聞層出不窮,從2020年3月江蘇壹高中老師砸學生手機開始,到2021年4月河南信陽壹學校組織學生集體砸手機, 手機似乎成了“洪水猛獸”。

關於“禁止帶手機進校園”早已不是壹個新鮮話題,規章和法律都有明確規定。早在2018年教育部出臺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就明確規定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壹保管。

2021年,教育部再次出臺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明確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壹管理,這是首次將中小學生的手機管理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

但這些法律法規要真正落實起來,並不太容易。8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9.5個小時,每天超4小時;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

可如今,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到1.83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94.9%,這也使得孩子使用手機成為各方面臨的壹大難題。

對於解決好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需要孩子、家長、學校、企業和政府部門等五方形成合力,但目前的困難是,漏洞時有出現。對政府部門來說,應該說近年來出臺相關措施的力度相當大。對網絡和遊戲企業來說,接受監管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對孩子來說,理應遵循法律法規、學校的規章和家長的教導,但有不少孩子其實很難做到,鉆了各方的“空子”。對家長來說,壹方面難以做到以身作則,起到示範作用,有時甚至將壹部手機丟給孩子以“換來清凈”;另壹方面壹味依賴學校,認為只要學校出臺規定孩子就會遵守,沒有起到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