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鉀的生產工藝
甲酸鉀工藝生產因原料路線不同,主要有以下5種。
(1)甲酸法
以甲酸與氫氧化鉀為原料反應生成甲酸鉀和水。
KOH+HCOOH——HCOOK+H20
以甲酸與碳酸鉀為原料反應生成甲酸鉀和水。
K2CO3+2HCOO2——HCOOK+CO2+H20
以川東專利甲酸和氫氧化鉀或碳酸鉀在壹定條件下直接反應制取甲酸鉀,其工藝過程是將甲醇和氫氧化鉀或碳酸鉀加入反應器中,進行攪拌,並控制發英文讀,便可制取甲酸鉀,再將制取的甲酸鉀送入蒸發器,蒸發甲酸鉀中反應生成的水,並使甲酸鉀呈容融狀,制成產品,便可供用戶使用,因此具有工藝簡單,易操作,可規範模化生產,成本低,無“三廢”排放等特點,但想得到較高純度的甲酸鉀還需要相對復雜的提純工藝,成本高,質量偏低。
(2)C0和KOH高壓合成法
以CO和氫氧化鉀為原料,反應生成甲酸鉀,沒有副產物。
CO+KOH——HC00K
目前國內主要采用的是CO法生產甲酸鉀。該方法能夠利用含有CO的廢氣,減少環境汙染,但氫氧化鉀成本較高,且為了產生反應所需要的溫度和壓力條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屬於高耗能方法。其工藝過程包括合成氣變壓吸附、合成反應、蒸發濃縮、結晶、離心分離、幹燥包裝等工藝步驟。
(3)酸堿中合法
該中和法包含氫氧化鉀和甲酸中合法、碳酸鉀與甲酸中合法及碳酸氫鉀與甲酸中和法,這三種方法具有工藝簡單易操作的優點,但上述方法均要用到具有揮發性腐蝕性的甲酸作為原料,造成其生產成本高、汙染嚴重、設備造價高且工人易受到傷害的缺點。
(4)陰陽離子交換樹脂法
這種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制備甲酸鉀的工藝總體上存在著成本高能耗高的問題。其步驟包括,以陽離子交換樹脂為反應載體,將濃度為15%-30%的KCL溶液與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交換反應,反應時間為2-12小時;然後洗凈離子交換樹脂,再用20-60%的甲酸鈉溶液繼續和陽離子交換樹脂經行反應,最後得到甲酸鉀溶液,經過濃縮沈降處理後結晶得到合格產品。能耗大大降低,間接使產品成本下降。反應後沒有有害物質產生,沒有環境汙染。由於產生的甲酸鉀溶液幾乎沒有有害雜質,所以結晶後純度高,質量優良。但所用原料15%-30%的KCL溶液,原料價格較高,導致產品的成本增加。
(5)甲醛、氫氧化鉀和異丁醛水中反應法
這種方法使用摩爾比為1:1:1至3:2:1的甲醛、氫氧化鉀和異丁醛在0-100℃、優選30-70℃的溫度下在水中反應。中和所得到的反應溶液到PH值為4-6並且在第壹步中蒸發,由此得到兩相,壹個有機相和壹個水相,後者包括主要部分的甲酸鉀,隨後將所述有機相和水相分開,在水相0-0.1巴的壓力下且在160-250℃的溫度下發生最終蒸發之後,得到甲酸鉀的熔體,加入水然後過濾,得到甲酸鉀含量大99WT%的溶液,該WT%基於無水基礎計算。這種方法得到的產品純度高,但由於使用了有機溶劑甲醛和異丁醛,容易造成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