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張路的人物家庭

張路的人物家庭

張路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文革”時父母被打成右派,他插隊到了陜西。張路自小就繼承了父親的體育細胞,各項體育成績都很好,最後還是父親決定向足球方面發展。

張路在陜西足球隊踢了兩年便考上了北京體院。壹天,他在校園裏與壹個女孩擦肩走過時,心裏突然湧出壹種說不出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壹見鐘情吧!”張路從同學們的話語中刺探到了不少關於那個女孩的信息:她叫吳玉芳,是學田徑的。因為吳玉芳是上海人,張路便給她起了壹個綽號叫“大上海”。

文靜的“大上海”是個多才多藝的姑娘,不僅在跑道上英姿颯爽,還能寫善畫。壹天,吳玉芳和幾個同學畫墻報,張路再次與她擦肩而過。不能再沈默下去了!張路鼓起勇氣上前與吳玉芳攀談。以後的日子裏,雖然兩人沒有更多的機會說話,但每次相遇時都抱以會心的微笑。然而,兩人的關系始終沒有明朗化。在那個時代,壹旦戀情公開就是“小資情調”的典型,可張路和吳玉芳卻在各自的心裏認定了對方。

7月畢業,他們面臨分手:吳王芳回上海,張路要回陜西繼續插隊。雖經努力,張路留在了北京足球隊,兩人還是天各壹方。畢業後不久,張路和吳王芳就登記結婚了。兩地離別使他們面對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這種分居生活從1976年畢業壹直持續到1981年吳玉芳調到北京。

1982年,張路走向了他事業的另壹個階段———從足球隊退役後,經過不斷自修,他已經成為足球轉播事業的幕後英雄:比賽時他坐在主持人身旁,冷靜地從專業角度做深入分析,然後將點評寫在小紙條上,傳給正在進行直播的主持人。

張路這壹遞就是5年。5年裏,他在沈默裏練就了壹套凝練語言的功夫。而此時,在出版社工作的吳玉芳也成了丈夫的堅強後盾。業余時間兩人常常討論寫作的問題,張路每次寫出評論稿,第壹讀者便是妻子。

1988年,張路開始出聲了,但從出聲到露臉又花了3年時間。1990年,張路終於獲得了在電視臺露臉的機會:在北京臺轉播英國足總杯,然後就是意甲。張路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去籌備意甲的轉播,為此也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肯定,授予他“仁惠之星騎士勛章”,這是意大利的最高榮譽勛章之壹。

如今,張路已是體育界的名人,他的世界不僅僅停留在球場上的分析,還有足彩動態和各種社交活動。而吳玉芳的生活依舊低調而簡單,她不講究吃穿,也不愛拋頭露面,張路平時現身媒體時身邊的夫人位置永遠是空缺的。然而,他們的默契不在壹朝壹暮,形影相伴。而最令夫婦倆欣慰的是,亭亭玉立的女兒雖然沒有按照他們的設想成為壹名職業運動員,卻已在大洋彼岸的英國開始攻讀MB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