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未來十五年,電動汽車和油混汽車將平分天下,可能嗎?

未來十五年,電動汽車和油混汽車將平分天下,可能嗎?

試想壹下,經過15年的發展,也就是到2035年,國內新車銷售量中,將有超過壹半的車型,是純電動車。

這是國務院辦公廳最新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對於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劃預期。

純電動車將占到新車銷量壹半?

這份規劃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兩個具體銷量目標。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請註意這兩句話有差別:2025年目標,關鍵詞是“新能源車”。2035年目標,關鍵詞是“純電動車”。

雖然表述不壹樣,但其實在政策層面的語境裏,新能源車,幾乎等同於電動車。

雖然新能源車的身份該如何認定,民間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譬如有很多人認為油電混動車(HEV)也應該歸入新能源車範疇,但在政策層面,官方認定的新能源車,只包括能享受補貼的車型: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動、氫燃料電池車、以及增程式電動車。

但在這幾種新能源車類型裏,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據了90%以上。所以目前政策層面認定的新能源車,可以等同於電動車。

至於油電混動(HEV)、以及48V輕混,在政策的語境裏,壹律被劃歸到“節能汽車”。因為48V輕混對節油效果的提升很有限,所以節能汽車的主力軍,應該是油電混動。

就在幾天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出臺之前,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起草並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被媒體解讀為“國家新能源車政策轉向”的信號。被眾多媒體解讀為“混動進、純電退”,引起壹片嘩然。純電車似乎成了錯誤的戰略方向,應該順應市場需求,在燃油車基礎上,大力發展油電混動汽車,才是未來的正途。此份《路線圖2.0》也被視為對豐田和本田的極大利好。

但如今從《規劃》來看,政策層面對電動車的支持,發展電動車的決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決心更大、投入更大。

例如按照《規劃》裏的預期,到2035年,純電動車將占到新車銷售的主流,可以理解為至少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假使維持目前的年產銷2500萬輛的市場規模不變化(當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少專家認為到了2030年以後,國內汽車年產銷規模將達到3000萬輛以上),屆時純電動車的年產銷規模將超過1200萬輛。而現在是多少呢?年產銷100萬輛左右。15年時間,要增長12倍!

即便是“2025年占據20%銷量份額”的目標,按照2500萬輛的總體量,新能源車(主要是純電動車)至少要銷售到500萬輛。5年時間,從100萬輛規模增加到500萬輛,要增長5倍!

這個增長目標,可以說很有魄力了。

未來燃油車要全部升級為油混?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規劃裏,有這麽幾條值得註意:

其壹,“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比重,各占50%。”這和上文所說的兩條技術路線並行的策略,是相壹致的。

其二,“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部為混合動力”。這句話指明了燃油車的發展方向。100%純燃油是肯定不讓生產和銷售了,做不出油電混動,最起碼妳得給我加上48V輕混。好在48V輕混技術對車企來說so?easy。完成這壹目標毫無難度。

但下面這壹條就有難度了。

其三,“2035年新車平均油耗乘用車(含新能源)達到2L/100KM,其中傳統能源乘用車(不含新能源)達到4L/100KM,混合動力乘用車4L/100KM。“——這句話有點拗口,簡單翻譯就是,新車的整體平均油耗水平要降低到2L/百公裏,燒油的車降到4L/百公裏,用電的車油耗為零,兩種車型各占銷量壹半。壹平均,剛好就是百公裏2L的水平。

這句話裏也透露出壹個意思:就是未來的燃油車,不管妳走不走混動技術路線,壹律向百公裏4L的油耗標準看齊。

要想實現4L的平均油耗,難度不小,2019年中國144家乘用車企業中,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5.56L/100km。照現在的內燃機發展技術趨勢來看,幾乎只有走轉型電氣化、油電混動這壹條路。當然,油混技術也不壹定只有本田i-?MMD或者豐田的THS,也許還有其它的路可走。

對油電混動路線,官方的態度壹直是模棱兩可。這次在《路線圖2.0》算是首次暗示性得給予了肯定。所以有人說對本田、豐田是大利好,也不無道理。只是,《路線圖2.0》並不是官方文件,不能代表官方的正式表態,只能算是政策的風向標而已。

要官方來表態支持油電混動車是有難度的。畢竟,要發展和推廣油電混動車,有來自市場和技術的兩方面困難。市場層面,消費者考慮的是,購買油電混動車型需要多支付的成本,要花至少三四年才能通過節約的油錢補回來,意義不大。如果像電動車壹樣,通過政策“強制”消費者購買油電混動車更不現實。更重要的是技術層面,豐田和本田幾乎壟斷了油混技術(豐田雖然放開了壹部分但程度很有限),指望豐田和本田主動出讓最新技術也不現實。還得靠自主研發、以及從歐美市場尋求合作,這個過程急也沒用。

國內包括吉利、長安、廣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關技術,豐田還把自己的THS技術部分開放給了廣汽。國產品牌的HEV車型,或許將是未來重要的增長點。也許我們可以期待壹下中日車企在油電混動領域的競爭。

寫在最後

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動退、混動進”,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電動進、混動也進,兩者齊頭並進”。

中國未來15年的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勢必將形成純電動車為主導的“新能源技術路線”,與油混技術為主導的“節能汽車路線”——這兩條路線並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裏,要實現“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要占據50%的市場份額”,“另外50%的燃油車,要全部升級為油電混動車”。兩個目標都不容易。對車企來說,更是壓力山大。

但壓力大,也得硬著頭皮上。中國政府目標是力爭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首當其沖。

未來十五年,對汽車產業的大考來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