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知足者富

知足者富

《增廣賢文》有雲: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意思就是,知足的人常能感到滿足,壹輩子都不會被欲望控制而辱沒了自己;而做事有所節制的人,壹輩子都不會因為自己過分的選擇和行為而蒙受恥辱。

可見, 知足和知止,是中國哲學裏獨有的智慧。

1? ?知足者富

在《道德經》中,老子說: “知足者富。” 意思就是,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魏晉哲學家王弼對這句話有自己的見解: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也就是說,壹個人知道滿足,就沒有什麽可以失去的,便會感到富足。

所以,知足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不知道滿足的人,就算擁有千萬資產都覺得自己是個窮人;而知足的人,即使擁有得很少,生活很簡樸,卻會感到富有。

明朝初期,有壹位叫胡九韶的人。他每天都會焚香拜佛,感謝上天給了他壹天的清福。

妻子看見便笑道:“咱們壹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又怎能談得上是享清福呢?”

胡九韶緩緩道來:

“壹來,咱們在太平盛世, 沒有受戰爭之苦

二來,咱們衣食無憂, 不用忍受饑寒交迫之苦;

三來, 壹家人都平安健康 ,沒病沒痛,更不用受牢獄之災,這樣日子怎麽不是享清福呢?”

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正如《菜根譚》中所說:“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壹個貪得無厭的人,妳給他金銀他還怨恨得不到珠寶,妳封他三公,他還抱怨為什麽不封爵位, 這種人雖然身居富貴之位卻等於自願淪為乞丐。

壹個自知滿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湯也比吃山珍海味還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襖貂裘還要溫暖,這 種人雖然說身居平民地位,實際比王公更加高貴。?

曾國藩也說過: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我們做人做事,壹定要懂得知足。唯有保持知足的心態,才能抵擋住外物的引誘,才會收獲更多意想不到的快樂。

2 知止者久

《大學》有言: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定、靜、安、慮、得,這五個字壹脈相承,但前提是要“知止”。

何謂“知止”?

那就是我們做事要誌在達到至善的境地,同時也要懂得適可而止。

春秋時期,楚國有壹位令尹名叫孫叔敖。 當時,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在歷時三載並傾盡家資之後,他終於修築了中國歷史上 第壹座水利工程——芍陂 ,造福黎民百姓。後來,他又修建了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最終成為歷史上的治水名人。

由於政績斐然,又治水、治軍有功,孫叔敖曾多次被楚莊王重額封賞,但他都堅辭不受。 因為他認為自己所領的俸祿已經足夠了,如果不懂知止,災禍就會降臨。

而且,他不僅自己不接受,還在臨終前告誡兒子也要謹慎對待封賞: “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 皆因他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平庸之輩,沒有經世之才,絕不能接受別人都爭搶的好地,以免招來禍患。最終,孫叔敖的知止之舉,保全了壹家人的性命。

李嘉誠也曾說:“知利之止,知欲之止,為知人生之成局!” 這位著名的企業家壹直都將“知止”當作人生信條,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於辦公室的醒目之處,時刻警惕自己。

2000年,李嘉誠組建財團擬以450億美元競購德國的3G牌照。但在即將成功之際,李嘉誠果斷地踐行了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的鐵律,退出了競標。

當時很多人都不解,李嘉誠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要保持公司業務穩健發展。其實他的意思便是要求在開拓業務方面,保持現金儲備多於負債,要求收入與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 講究的便是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這便是他知止的經商理念。

後來事實也證明了李嘉誠的“知止”理念,確實起到了大作用:2001年網絡科技股泡沫破裂,他的對手買下的德國3G牌照大幅貶值,損失慘重,而他則躲過了危機……

《道德經》中有壹句名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方能保住長久的平安。

人生路上有很多五光十色的誘惑,清醒地知道自己該放棄什麽,比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麽更為重要。 當止則止,其實是壹種進取之道。它 會讓我們走得更遠,行得更穩。

知足不敗,知止尤勝。與大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