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學技術館的地下展廳
地下展廳河北科技館防震減災展區是國內第壹個在科技館內設立的防震減災主題展區,展覽面積1000平米,投資1000萬,面積和投資暫居國內科技館第壹位。新建成的防震減災展區運用科技館特色的展示理念,從科普的角度,通過生動活潑的展示形式,展示了防震減災方面的科學內容。展覽註重從科學的角度闡釋地震發生的基本原理,介紹防禦地震等相關自然災害的知識與技術,展現國家和我省在防震減災工作方面的有關政策、舉措。公眾通過觀看展覽體驗災害狀況,能夠增加臨場經驗,掌握壹定的應對和防禦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的知識與技術,使其在實際遇到地震時能夠沈著應對,實施科學地自救互救。通過參觀,還能夠強化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眾的防震減災能力。使公眾能夠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對待地震和自然災害。
展區引言關註地震,從這裏開始,表明關註地震既是從河北開始,也是從河北科技館地震展區開始;壹個河北的地形沙盤,展示了這塊不安靜的土地。暗示觀眾腳下是觀察世界的基礎,家鄉是觀察世界的開始。幾塊交錯的水泥板上,向觀眾進壹步提出問題:地層深處是什麽?(結構);為什麽會發生地震?(成因);地震了,怎麽 太陽辦?(躲避)
展覽內容分為不平靜的地球、地震來了、抗震求生、地震災害管理四部分內容。***設展項33項(套),展品55件,80%為創新展項,在國內屬首次展示。
結語部分向觀眾提出:我們很幸運,我們生活在壹個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了解地球的時代;出口處:展示了巍巍高聳的山峰、冰川,壹瀉千裏的大河。自然界中的這些壯觀景象,無論哪壹種都是由最基本的地質過程形成的,都是地質運動的結果。也可以說沒有地球的運動變化,也就看不到今天美麗多彩的世界。從提出問題的引言,到引起思考的結語。構成了壹個完整的地震展廳。 數字地球儀數字式內投地球儀為我國首次從德國引進,代表了國內展示地球科普內容的最高水平;展項演示的是衛星在太空實拍的地球影像,這樣我們的觀眾不用飛向太空,就可以象宇航員壹樣,真實地體驗到在宇宙中觀看地球的感覺。展示的內容分為:
晴空下的地球: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地球的自轉情況,以及大洋和陸地的分布情況。
夜晚中的地球:影像中的亮點是夜晚世界各地城市的燈光形成的。比如日本,可以明顯地看到那裏的燈光。我們還可以在歐洲大陸找到最亮的壹個亮點--比利時(因為比利時是地球上唯壹的國家,在夜晚由路燈把全國高速公路全部照亮)
地球上飄浮的雲層:我們可以看到雲層與地球表面的相對運動情況,看到雲層隨著地球的自轉在其上空飄浮。
臭氧洞的變化:這壹段是把衛星在兩三個月內拍攝的臭氧層變化情況集成播放的影像,我們可以觀察到臭氧層的厚度和幅度的變化。臭氧層在上空阻擋著太陽光線的直接照射,保護著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當臭氧層被嚴重侵蝕時,形成臭氧洞,太陽光線將直射而入(藍光),帶來危害。
動力試驗地球的溫度變化:地球表面溫度在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變化,紅色為高溫區,黃色為溫帶區。隨著季節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南北兩極冰川(白色)的消長情況。
地球上的大陸板塊:通過標註的白線,我們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大陸板塊分布情況。各大陸板塊的連接地帶也是地震和火山的頻發地帶。紅色的點代表地震發生的地點,紅點的大小代表此次地震的烈度不同。白點代表的是火山噴發的地點。我們可以發現地震和火山噴發大多發生在大陸板塊連接地帶。這裏演示的是2004年地球上的火山、地震情況,特別是在2004年12月,我們可以在印度尼西亞的版圖上看到壹個很大的白點,就是那裏,海底地震和海嘯造成了巨大災難。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十幾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妳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重力車在地震體驗的展示中,觀眾走進20平米大小的體驗房間,投影機畫面開始播放地震來臨時應該如何做的基本知識要點,並告訴觀眾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接著,碗櫥忽然輕微的晃動了壹下,地面突然開始震動,地面下發出轟隆、轟隆的震動聲,所有的燈光忽然全部熄滅了壹下,接著,頭上的吊燈突然開始晃動,壹搖壹晃,燈光忽明忽暗,壹閃壹閃的,竈臺上突然躥出了呼呼的火苗,墻壁上掛的畫也開始搖晃,碗櫥也在晃動,裏面的盆、碗嘩啦作響……
在進行地震體驗的同時,本展項引導觀眾進行逃生的實際演練,讓觀眾掌握最基本的逃生知識。這種實際的臨場體驗訓練,有利於讓人們在實際地震到來時保持鎮靜,獲得更大的逃生機會。 隧道這是由我館自己策劃的,目前國內唯壹的能夠對三維畫面進行互動操作的展項。觀眾能夠通過操作臺與立體畫面互動,是本展項的最大特點。
利用專門的軟件,制作出特殊的立體圖像,再通過與之對應的立體顯示系統把它放映出來,這樣我們就能夠以全新的立體視角來觀察和了解我們的地球了。(互動式立體顯示系統:人都是用雙眼來辨認三維空間的物體的,在觀看空間某個對象時,由於人的雙眼是從左右兩邊稍有差別的角度進行觀察,因此被觀察的物體在人的左右眼視網膜上的成像存在略微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雙眼視差。這裏的立體圖像包含了這兩幅略有差別的圖像(壹幅進入左眼,壹幅進入右眼),大腦將這兩幅有差別的圖像合成為壹幅具有空間深度和維度信息的圖像。正是由於大腦的圖像融合機能,使我們看到物體在空間中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