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又發大紅包
他與14K關系密切,“澳葡教父”崩牙駒的老頂落腳澳門頗受他的照顧,日後14K能在澳門壹家獨大,他是功不可沒。
他就是當年叱咤澳門的“大天二”,蕭景兆。
上世紀四十年代,蕭景兆帶著數十名手下落腳澳門,所到之處皆得給他上貢保護費,無論是街邊攤販、賭檔青樓、還是煙坊茶館,為何他能如此猖狂?
先說說“大天二”這個外號的由來,早期在廣東地區的土匪、海盜皆被稱為“大天二”,這外號起源於天九牌。而當時正處於戰爭年代,許多被打敗的國民殘軍皆淪為土匪,專門做壹些打家劫舍、見不得人的勾當。
比如在四十年代,第二代賭王傅老榕就曾被號稱“大天二”的土匪綁票,開價要900萬贖金,經過“澳門王”何賢的周旋,贖金打了骨折變成了50萬,可傅老榕的兒子卻因得知這幫土匪的下落選擇了報警,土匪察覺後,帶著傅老榕逃離現場,還割下傅老榕的壹直耳朵,讓他從此帶不了眼鏡。
又在五十年代,霍英東老爺子也在海上遇到了“大天二”,對方武器先進,拿著槍抵著他的腦袋,讓他眼睜睜地看著船上的貨被洗劫壹空。
蕭景兆早年是國民殘軍“中壹六”隊長,幾經輾轉來到澳門成為流氓頭子,由於手下都接受過系統地訓練,手頭還有先進的武器,因此當地的幫派根本就不是他們這夥人的對手,很快就在當地立足,因此他也被稱為“大天二”。
與賭王何鴻燊
1943年,何鴻燊還只是聯昌公司裏的壹個小秘書,由於為聯昌公司立下汗馬功勞,公司給他發了100萬的紅包當獎金。
1947年,26歲的何鴻燊拿出那100萬獎金創立了屬於自己的煤油公司,何鴻燊家族乃是大族,靠著家族的人脈資源,他煤油公司的貨直接供給澳門電燈公司,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香港人,來到澳門賺錢,賺得還是大錢,竟沒有來給蕭景兆“拜碼頭”,大筆的保護費沒有上繳,這讓蕭景兆忍不了。
在蕭景兆看來,何鴻燊就是仗著自己家族有些許勢力沒把自己放在眼裏,於是就要給他幾分顏色瞧瞧。
那天,蕭景兆帶上幾個馬仔來到何鴻燊辦公室裏自己泡起了茶,何鴻燊被這陣勢搞得壹頭霧水。
問明蕭景兆來的目的,居然是想要白要他煤油公司的股份。何鴻燊大怒,自己拿出全副身家,歷盡千辛萬苦才創立了這家公司,現在上了軌道蕭景兆想來插手,他哪裏肯,於是臉色壹沈,直接下了逐客令。
蕭景兆站起身來,兩眼盯著何鴻燊,仿佛要用眼神殺死對方,隨即壹個冷笑,離開了何鴻燊的辦公室。
第二天,蕭景兆六個手下,人手帶著壹把毛瑟來到何鴻燊公司裏,何鴻燊認為對方只是紙老虎、不敢發射“花生米”,並沒有將他們放在眼裏。
誰料,那幫人真的沒有打出“花生米”,但卻留下了壹個“菠蘿”,雖然是沒有拉開引線的“菠蘿”,但也把何鴻燊嚇得丟了魂。
何鴻燊情急之下,找到了“澳門王”何賢商量此事,從何賢口中得知蕭景兆此人不簡單。
為了自身以及家人的安全,何鴻燊帶著壹筆不菲的保護費上門給蕭景兆賠禮道歉,但蕭景兆沒有接受,並揚言要封殺他。
何鴻燊無奈,只能卷鋪蓋走人,這是未來的“澳門賭王”第壹次被趕出澳門。
與其他勢力的抗爭
在當時,許多黑幫都以工會、體育會的名義活動,比如著名的香港黑幫新義安,早年就是以“義安工商總會”的名義來活動。
澳門也壹樣,當時本地較為強勢的有三大幫會,分別是“友聯體育會”、“友樂體育會”、“利廬體育會”這三家。
友聯體育會其實也是國民殘軍的背景,會長黃承山在1949年來到澳門發展,順手做了體育會會長。
黃承山與蕭景兆出身雖是接近,雙方在當時的實力旗鼓相當,但關系並不和睦,再加上團夥之間的利益沖突,很快就展開了壹場妳死我活的大戰。
1953年3月7日那天,黃承山位於勝馬路的宅院,被蕭景兆悄悄帶著兩百多名馬仔包圍,此次蕭景兆勢必要讓黃承山知道誰的拳頭最硬。
蕭景兆對這兩百多名馬仔是有安排的、是有戰術的,他將他們分成三部分,壹部分埋伏在前來支援宅院的必經之路,壹部分圍在宅院外頭,再壹部分便是作為遊擊隊兼偵察隊試探宅院裏的火力有多強。
黃承山在宅院裏頭知道外面的情況,壹時間出不來,只能打電話聯系自己在外面的手下,可外面的手下在支援的路上卻遭到埋伏,這就是《三十六計》中的“圍點打援”。
黃承山在宅院內等待援兵卻遲遲不到,又不斷地受到蕭景兆“遊擊隊”的騷擾,最終忍無可忍,帶著人就要沖出來。
可“遊擊隊”看清了黃承山的意圖,蕭景兆立即令圍在宅院外面的馬仔提起十二分精神,黃承山在明蕭景兆在暗,只要壹出來就成了靶子。
好在阿sir及時趕到,蕭景兆的人收到消息全部撤走,從此黃承山的“友聯體育會”氣焰被滅,在蕭景兆面前擡不起頭來。
經此壹戰,蕭景兆威名大振,早年蕭景兆也因為如此敢打敢拼被人取了個綽號叫做“死唔去”(死不掉)。除了“友聯體育會”在他面前擡不起頭來,“友樂體育會”與“利廬體育會”見到蕭景兆,也會避其鋒芒。
與14K的關系
1956年,蕭景兆在夜母巷22號成立了崇肇體育會,並成為第壹任會長。
也在這壹年,香港的14K高層逐個被驅逐出境、遞解到了澳門,“大鼻登”、陳仲英、陳清華、余洪、“馬交馮”等人陸續來到澳門,而崇肇體育會便成了香港14K高層暫時的落腳點。
後面風頭過了,14K的許多人都回到了香港,但也有留下的,比如余洪、馬交馮,這三位可謂是澳門14K的開山鼻祖。
為何香港14K高層來到澳門會投靠蕭景兆這邊呢?這就不得不提壹提香港14K的龍頭,葛肇煌。
葛肇煌也是國民殘軍出身,後面來到香港,在香港開堂“洪發山”,這才有了14K。
也就是說蕭景兆與葛肇煌出身相同,14K來到澳門會投靠蕭景兆,側面地說明倆人關系不錯。
而留下來的“馬交馮”和余洪,則成為澳門14K的開山鼻祖,由於與蕭景兆交好,在他的幫襯下,14K在澳門的勢力發展得很快。
“馬交馮”原是14K“梅字堆”的人,成了澳門14K的“梅字堆話事人”,余洪更是在當地重組“毅字堆”,成為“毅字堆話事人後”還自封“二路元帥”。
值得壹提的是,余洪手下有位“報紙培”,“報紙培”有個手下叫“黑仔華”,而日後號稱“澳葡教父”的崩牙駒,當年便是跟著老大“黑仔華”發跡的。
也就是說,早年在蕭景兆的幫襯下,澳門14K才能壯大,而壯大後的14K對賭王何鴻燊也是意義深遠。
60年代,何鴻燊拿下賭牌惹惱了上壹任賭王傅老榕的家族與高可寧家族,當時何鴻燊作為新勢力,尚無法與舊勢力抗衡,被威脅得逃到了香港,甚至不敢回到澳門。
後來找到了14K的“二路元帥”陳清華,陳清華派出他的五位門生護送何鴻燊回澳,這五位門生號稱14K“五虎將”,其中就有“雙花紅棍”陳惠敏。
陳惠敏在後來的采訪中也曾提到過這件事,陳清華壹出面,何鴻燊有了14K作為後盾,才敢繼續回到澳門大展拳腳,日後才有“賭王”這個稱號。
而如果將何鴻燊成為“賭王”看成“果”的話,蕭景兆幫襯14K便算是其中壹個“因”。
尾聲
蕭景兆成立了崇肇體育會後,便極少插手江湖事,常年與“馬交馮”、余洪等人在夜母巷飲酒作樂,在他們之中,余洪行事最為出位。
1974年,余洪與當地組織“八區仔”發生沖突,見到“八區仔”的地盤就砸,後來“八區仔”自知不是余洪14K的對手,由幾個叔父輩出面擺酒和解。
“八區仔”叔父輩們把禮數做足了,十分給余洪面子,這場和解很有誠意,可余洪在最後關頭卻聽信情人的建議,要人家磕頭道歉。
作為行走江湖的人,磕頭道歉那是恥辱,壹輩子擡不起頭來,於是“八區仔”到香港重金請來14K的“沙膽雄”,最終余洪被“沙膽雄”行刺身亡。
在余洪出事後,蕭景兆與馬交馮皆深知江湖險惡、時代已經變了,倆人攜手退隱江湖,過上神仙美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