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我是誰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我是誰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我指的是東晉宰相王導。

王導(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龍,瑯琊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晉朝政治家、書法家,東晉開國元勛。

王導出身瑯玡王氏,早年便與瑯玡王司馬睿友善,“睠同布衣”,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為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後,先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

與其從兄王敦壹內壹外,形成“王與馬,***天下”的格局。“王敦之亂”時,王導拒絕王敦欲廢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遺詔輔立晉明帝。王敦之亂平息後,進位太保,進封始興郡公。

明帝駕崩後,王導與外戚庾亮等***同輔政,並反對庾亮征歷陽太守蘇峻入京。“蘇峻之亂”平定後,他駁斥眾人企圖遷都的念頭,穩定局勢。

此後聯合太尉郗鑒繼續執政,雖與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頗重,但終無大亂。鹹康五年(339年),王導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晉成帝舉哀於朝堂,遣使追謚“文獻”。其葬禮規格視同西漢的霍光、西晉的司馬孚,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王導對後世的影響

王導善於體察人情,故能忍讓、調劑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處。其為政基本點就是收攬壹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在自己上面,安置壹個皇帝。

但是由於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之間、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都存在著矛盾,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就不可能建立東晉。王導壹生的事業就是調劑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這個局面也是王導和晉元帝所專註和希冀的。

王導實行的“僑寄法”,成為安置了流亡士族、緩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時,對於壹些地廣人稀、荒涼貧瘠的地區,也起了壹定的開墾繁殖、發展經濟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