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慘案頻發的根源是什麽?
企業對安全底線和社會責任的漠視。
除了乘客遇害這樣的惡性事件,滴滴因平臺車輛、司機相關證件不全而被處罰的事例不勝枚舉。2017年年11月至2018年08月,僅溫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就已對滴滴公司做出行政處罰244次,處罰金額達100余萬元。
然而,對滴滴司機投訴難的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屢罰不改甚至屢罰屢犯,折射出企業對安全底線和社會責任的漠視。
擴展資料“溫州滴滴事件”之所以被推到輿論漩渦,自然是公眾對生命雕零的痛心,從空姐案到樂清女孩案,只有3個多月的時間,已不能僅僅用“偶發事件”來解釋。
《濟南時報》總編辦主任邵顯亭表示,從媒體的關註方式來看,更為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成為眾多媒體***同的責任所在。以《濟南時報》為例,除了關註夜間打車的安全問題,更質疑了滴滴所謂的整改措施,在《又壹女孩遇害!滴滴順風車咋整改的?》這篇文章裏,發出強烈質疑:
為什麽喪心病狂的惡魔,可以繼續藏身順風車司機裏?為什麽保護乘客的機制,沒能發揮任何效用?從壹個女孩遇害到另壹個女孩遇害,滴滴做了什麽?壹系列發問,引發了讀者的***鳴。
“溫州滴滴事件”涉及民生,因此,民生新聞在第壹波報道中表現突出。8月26日,《錢江晚報》在頭版選擇匯總網友對此事件的觀點,同時,打破常規的頭版設計在朋友圈不斷刷屏,“良心”之說擊中了公眾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並壹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的前列。
人民網--滴滴命案:每個“假如”都是滴血的漏洞
人民網--關註滴滴順風車事件 多方引領顯主流媒體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