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涉縣有什麽景點

涉縣有什麽景點

媧皇宮簡介

涉縣媧皇宮,為國家 AAAA 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齊,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 “ 煉石補天,摶土造人 ” 的地方,由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和媧皇宮四組建築組成,占地面積 550 畝。計有古建築 135 間,北齊石窟 3 個,北齊摩崖刻經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於壹體,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築群,自古就有 “ 蓬壺仙境 ” 之美譽。其中的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媧皇古跡之精髓, ***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 盤 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 刻經面積 165 平方米,分 5 處刻於崖壁之上,***刻經文 13.7 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 “ 銀鉤鐵畫,天下絕奇 ” ,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壹處,也是我國佛教發展史上、特別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於研究我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鐫刻演變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 “ 天下第壹壁經群 ” 。

主體建築媧皇閣***分四層,通高 23 米,擁群峰以渲勢,依懸崖以據險,奪天工以稱奇,臨清漳以蘊秀,涵攝了山川之鐘秀,匯集了古建之精華,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巖,下瞰深壑,為河北省古建築十大奇觀之壹,素有 “ 活樓 ” 、 “ 吊廟 ” 之美稱。

山下主要建築有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朝元宮建於清康熙四十壹年(公元 1702 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驂宮建於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廣生宮建於元末明初,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兩次重修。

山上建築媧皇宮為代表性建築,由媧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樓、鼓樓、山門、牌坊、皮瘍廟等古建組成。媧皇閣坐東面西,***分四層,歇山琉璃剪邊頂建築,壹層為拜殿,二、三、四層分別為“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梳妝樓建於清康熙二十壹年(公元 1682 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鐘樓建於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造壹高 1 米多、口徑 1 米的八卦鐵鐘懸掛其中。鼓樓建於明萬歷十四年(公元 1586 年),***分三層,總高 15 米,是通向媧皇閣的重門,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樓內置直徑為 0.68 米的大鼓。皮瘍廟建於明萬歷年間(公元 1573 — 1620 年),重修於清雍正十壹年(公元 1733 年)。

眼光洞、蠶姑洞和拜殿三處石窟均鑿於北齊,蠶姑洞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 550 — 559 年),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內雕蠶姑奶奶石造像,內刻佛經《十地經》的結尾部分。眼光洞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內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內刻佛經《十地經》。拜殿建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 555 年),是最大的壹處石窟。

鑿壁古碑位於山上牌坊外右側山崖上,刻於北齊天保年間,通高 4.33 米,寬 1.33 米,依山鐫刻,龜座、蛇身、龍頭。

清泉寺簡介

清泉寺位於涉縣東南15裏石崗村南。寺東有泉水,出自石壁間,原有二泉,壹名甘露,壹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石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見唐代已有寺廟,現為明、清修建。寺建於半山,寺周有圍墻,山門朝南,自南北中軸線向裏,依次有水陸殿、毗盧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軸線兩側為廂房。寺西北角有藏經殿、仙鏡臺,東南部有伽藍殿。

水陸殿,又名天王殿,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壹間;毗盧殿,又名羅漢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大雄殿,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懸山琉璃瓦頂;荷花池為八邊形,周有望柱、欄板等;雷音殿,初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硬山琉璃瓦頂;藏經殿,面闊五間,進深壹間,硬山頂。20世紀80年代,清泉寺毀於大火,但其基礎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