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為了搶地盤不擇手段的“無賴”張作霖,都做了哪些事?

為了搶地盤不擇手段的“無賴”張作霖,都做了哪些事?

1916年,馮德麟和張作霖兩兄弟壹個唱紅臉壹個唱白臉,通力合作趕走了段芝貴,此後張作霖極力掌控奉天,握軍政大權。當然,此事的結果讓馮德麟非常不滿,而後多次與張作霖為難。只可惜,天公作美,馮德麟因為參與復辟受到牽連,很快就敗下陣來,這樣張作霖順勢就獲得了28師的掌控權,再加上自己的27師,終於完全掌握了奉天。

作為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壹身匪氣的同時野心從未消失,他雖然手握奉天,但是對黑龍江和吉林也想覬覦,於是開始著手對兩地的掠奪。

當時,黑龍江將軍叫朱慶瀾,駐軍第壹師師長叫做許蘭州,二人都是袁世凱的親信。張作霖分析,如果強行擠走二人,不但得不到好處,而且還會得罪袁世凱。所以,張作霖轉變策略,采取曲線做法,先從許蘭州下手。

也是時機巧合,1916年3月,許蘭州到奉天辦事。張作霖受到消息後立刻熱情相見,並且與其稱兄道弟,極力與其相交。雖然許蘭州不是“綠林”出身,但是也是軍旅歷練多年,張作霖又坦誠相見,二人立刻熟絡起來。

臨走時,張作霖暗示許蘭州:自己既然已經壹手掌控奉天,所以黑龍江要是有什麽事情需要幫忙的,張作霖這個兄弟壹定義無反顧的沖上去,不論是錢還是兵,鼎力相助。

許蘭州當然不想壹直幹壹個師長,在朱慶瀾手下時間久了,自然生出不滿來。當他聽見張作霖的保證後,立刻心中蠢蠢欲動,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後立刻安排人進京告朱慶瀾的黑龍江狀。朱慶瀾壹頭霧水,摸不清楚狀況,只好與袁世凱商量。袁世凱整日忙的焦頭爛額,為了減少矛盾,直接把朱慶瀾調走,免得是非多,又調畢桂芳到黑龍江任將軍。

畢桂芳這個人與朱慶瀾有很大不同,他能力欠缺,庸碌無為,這就給許蘭州壹次大好機會。趁著將軍更換,許蘭州迅速完成奪取兵權的行動,等到畢桂芳發現時什麽都晚了,只好空掛壹個將軍官職,實則手下沒有壹兵壹卒。

1917年5月,發生“府院之爭”,張作霖公開支持段祺瑞並且宣布獨立。為了響應張作霖的做法,許蘭州也要讓他的地區獨立,可是畢桂芳卻不同意。許蘭州壹下子火了,立刻武裝驅逐畢桂芳,並且限時離境。

眼看著奪權順利,許蘭州正在高興之時卻有發生了變化,呼蘭的騎兵旅旅長英順和在海倫的第壹旅旅長巴英額二人因為與許蘭州又利益沖突,起身開始反抗許蘭州,壹面聲討,壹面為畢桂芳主持公道。畢桂芳眼看著雙方要刀兵相向,自己管不了那麽多,只好委托英順和巴英額替自己說話,自己則迅速跑回北京。

就這樣,黑龍江雖然沒有了畢桂芳將軍,卻又引起各方勢力劍拔弩張,他們調兵遣將,大有壹言不合就要火拼的勢頭。此時,在奉天的張作霖卻壹直坐山觀虎鬥,他默不作聲的看他們相互聲討,待火候差不多了,才派自己的旅長孫烈臣前去“調停”。

不論是許蘭州還是英順,他們見到孫烈臣後都十分親切,雙方都想得到張作霖的支持,從而獲得最大的好處。張作霖則是老狐貍壹只,他的意見壹只含含糊糊,誰也不得罪,誰也不支持,就這樣走了壹個“過場”。

其實張作霖也有自己的算盤,他分析,黑龍江不論雙方誰掌控,自己都很難再進行插手,即使得到壹個大人情,可是最終不是自己的。他冥思苦想,轉身就來了壹招“釜底抽薪”。

張作霖立刻派人進京,他通過曾支持段祺瑞的關系,爭取了陸軍講武堂鮑貴卿擔任黑龍江督軍。

這個外援請的是非常好,可謂是“壹箭三雕”,為何這麽說呢?

首先鮑貴卿是段祺瑞的老部下,深受其信任,張作霖讓鮑貴卿入主黑龍江,可以取得段祺瑞好感。其次,鮑貴卿既然是從上面派來,這樣“無奈”的舉措讓他表面上不得罪現在水火不容的兩個勢力。最後,鮑貴卿其實是張作霖的兒時好友,二人感情深厚。要問感情有多深?張作霖把女兒已經嫁給了鮑貴卿的兒子,兩人早已成為“親家”。

鮑貴卿到達黑龍江上任後,仍然面臨兩個勢力矛盾,他先是按照張作霖的指示,勸許蘭州去北京上任參軍,遠離是非之地,自己則許諾壹定好好收拾英順和巴英額。許蘭州眼見自己掌權無望,又不願意去上任什麽參軍,就向日本人求助。此時的日本人早就和張作霖站在壹起,結果也是碰壁。無奈之下,許蘭州帶兵前往奉天投靠張作霖。

張作霖當然樂於許蘭州的來到,表面上好言相勸,安撫許蘭州,背地裏接收了他帶來的軍隊,心裏開心極了。

當時東北壹***四個師,駐奉天的兩個師中,27師是張作霖自己的,28師馮德麟出事以後他順利接手。接著黑龍江壹個師,許蘭州整個帶過來進了奉天,轉交張作霖,再就是吉林孟恩遠還有壹個師。不出壹年,張作霖已經手握東北4分之3的兵力。

許蘭州是被逼無奈才投奔張作霖的,所以當他住進張作霖安排好的住處時才醒悟:沒開槍就丟了壹個師,整個事情好像都是張作霖從背後搞的鬼,自己不但平白無故的丟了實權的師長,還不得已出走外鄉,到頭來給這“無賴”做了嫁衣。不過好在張作霖沒有把事情做絕,後來壹直對許蘭州照顧有加,把其當作親信對待,這才沒有讓許蘭州做出其他舉動來。

許蘭州走後,英順和巴英額仍然不服,他們想起兵逼走鮑貴卿,自己掌控壹省軍政大權。只可惜,此時的鮑貴卿可不是朱慶瀾,也不是軟弱的畢桂芳,他可是張作霖的“親家”。

張作霖在許蘭州出來以後,立刻就派吳俊升帶著整整壹個師開赴黑龍江,強力支持鮑貴卿坐穩督軍之職。英順和巴英額也明白,自己完全不是張作霖的對手,不論士兵數量還是武器裝備,在奉軍面前,自己就像小孩子過家家壹樣,完全不禁打。況且,在名義上,二人也壹點不占理。

1917年11月7日,在雙重壓力下,英順和巴英額被吳俊升和鮑貴卿撤職卸下兵權,而張作霖的這場蓄謀已久的奪權計劃終於成功。

張作霖插手黑龍江可謂是煞費苦心,這比他趕走段芝貴還困難壹些。雖然後期拿到奉天的大權張作霖也是費了壹番氣力,可是憑著手段,在遠隔千裏之外,張作霖還可以奪取黑龍江的大權,真可謂“高明”。

張作霖可以插手黑龍江首先就分析了內在鬥爭,通過兩極分化的方式讓許蘭州可以壹直有“不臣之心”。在把這江水搞“混”以後,張作霖才可以坐山觀虎鬥,背後又讓自己人“光明正大”的進場,最後大兵壓境,順利奪權。

往前數2000年,戰國時秦國作戰采取遠交近攻策略,那是因為當時打仗糧草運輸困難,軍隊行動緩慢,數十萬人的糧草輜重決定這戰爭的走向。而張作霖所在的時期,這些已經不是問題,他先向黑龍江下手,為的就是“遠攻近交”,減少鄰居的懷疑,讓他神不知鬼不覺的完成掌握東北的重要壹環,整個過程壹氣呵成,看似順利,也著實煞費苦心。張作霖雖然是“綠林”出身,卻壹直粗中有細,表面上大大咧咧,背地裏思維敏捷,看事情頭頭是道,也不愧為最終成為了“東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