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
腰部疼痛,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了腰椎間盤突出,甚至有醫學期刊發文稱“腰痛正在變成流行病”。據統計,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高達18%。
四川省老年病醫院(省五醫院)、四川華西老年醫學中心骨關節與疼痛診療中心主任姚立東
腰椎間盤突出癥 主要有五大原因
姚立東介紹,人體的椎間盤是由十二層的纖維環和中間的髓核組成,年輕時髓核含水分和膠原蛋白比較多,很有彈性。隨著年齡增長,髓核會慢慢脫水,椎間盤就會逐漸發生退變。因此,年齡增長是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第壹原因。
“我們大部分的老年人,都不是單純的椎間盤突出,通常也會伴有壹些椎管狹窄,甚至會有壹些退行性腰椎滑脫、退行性腰椎側彎。” 姚立東解釋說,因為椎間盤突出後,不僅會壓迫神經,還會導致腰椎不穩,進壹步加重腰椎退變,引起退行性腰椎滑脫、退行性腰椎側彎。
第二,與職業有關。“比如司機,長期開車的,比如老師,長期久站的,還有壹些幹大量體力活的的人,長期運動的人,都容易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姚立東說。
第三,與遺傳有關。比如他父母有,孩子很可能會有,有數據統計顯示,在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中,遺傳占到20%。
第四,女性與懷孕有關。這是因為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前凸的、胸椎是後凸的,懷孕會改變腰椎的生理曲度,引起椎間盤改變。“尤其是高齡孕婦,40多歲,腰椎本來就有壹些退變,懷孕後更容易出現腰痛,產後恢復不好的就容易引起椎間盤突出,如果再不註意,隨著年齡的增長癥狀就會進壹步加重。”
第五,與嚴重外傷有關。像牽拉過度、彎腰、撞擊等強大的外力引起的嚴重外傷,尤其是出現腰椎附近的嚴重外傷,更容易得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突出最為常見 這類情況可手術
“頸椎、胸椎、腰椎中,最容易發生突出的是腰椎。” 姚立東表示,其中,腰椎間盤突出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
姚立東介紹,我院首例實施椎間孔鏡手術的患者是壹名85歲的老人。手術前,他長期腰痛、雙下肢麻木、活動受限10余年,反復做過傳統中醫治療等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
出現腰椎間盤突出就壹定要手術嗎?姚立東指出,壹些病人尤其是年輕人,髓核組織有韌性,腰椎間盤突出可以自主恢復,這類人群不建議手術。
但是,假如腰椎間盤突出超過半年,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包括理療康復、鍛煉半年內沒有效果的情況下,經過診斷後可以手術。醫生的診斷主要根據三個癥狀:壹是有嚴重的腰部不適、疼痛,伴有下肢麻木、疼痛;二是要查體,有無陽性體征的表現;三是客觀的指標檢測,比如說影像學檢查等,“這三者相符,我們就可以手術。現在手術都是經皮椎間孔鏡下的微創手術,具有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