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明朝的反腐風暴,貪汙超過60兩就是死罪,為何還屢禁不止?

明朝的反腐風暴,貪汙超過60兩就是死罪,為何還屢禁不止?

反腐倡廉是經久不衰的話題,不僅現在提倡,古時候也有很多反貪反腐的故事。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個很註重這壹問題的皇帝,甚至定過貪汙超60兩就是死罪的嚴苛規矩。那麽他為什麽如此痛恨貪汙?反貪的最終成效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講壹下朱元璋的?反腐之路?。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壹個草莽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前,他曾做過:放牛娃、和尚、乞丐?等工作,可以說是生活在底層中的底層。那時,正值元朝末年,旱災和瘟疫頻發,但腐敗的統治者仍在殘酷的剝削百姓,巧立各種名目向人們收取苛捐雜稅。過節要收?追節錢?,生辰要收?生日錢?,實在想收又找不到名目的,就說要個?撒花錢?。

朱元璋就是其中被迫害的壹分子,他的父母兄長都是困餓而死的。

可以說,太祖皇帝是有?童年陰影?的,估計小時候沒少罵?狗官?之類的粗話。他反貪的決絕來源於對官僚集體的不信任,認為只有嚴厲懲罰才能杜絕貪官欺壓底層百姓,也就能避免底層出壹個像自己壹樣的牛人揭竿起義,威脅到王朝的統治。

於是,他在上位後,頒布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反貪法:貪汙超過60兩的官員,立殺!

《明史?食貨》中記載,當時的壹兩白銀,可以買兩石米。明清時期,壹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40斤(參考:《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卷》),也就是說壹兩銀子能買280斤米,60兩就是16800斤。現在的米價各地各時節不太壹樣,基本上是3元左右,這麽簡單算下來,明朝洪武年間貪汙60兩銀子,大概相當於侵吞了5萬人民幣。貪汙五萬,殺無赦,妳敢想嗎?

而且立殺,也不僅僅是砍頭那麽簡單,為了增強威懾力。據傳聞,朱元璋下令在各地的縣衙中增設壹土地廟。這可不是普通廟宇,它有個專屬名詞叫?皮場廟?,凡貪汙被殺的官吏,死後的人皮都會被剝下來,塞滿稻草供在廟裏。繼任者走到此處,看到前任官員的慘狀,心理陰影面積可想而知?

吏守貪酷,許民赴京陳訴,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以為將來之戒。

《稗史匯編》

但是這麽嚴厲的規定,卻沒有取到多好的成效,貪汙不見止住,當官的卻越來越少,甚至出現壹個滑稽的記錄:某年派官364人,殺6人,戴死罪和徒流罪的358人。壹年總***收了那麽多官,壹個不漏,全是重刑犯?(註:此處的戴死罪指應該判死罪但暫時不執行的犯人,因為殺的官員太多,人手不夠,所以部分死刑犯還得在行刑前戴著鐐銬上壹陣子班?)

究其原因,除了人性貪婪這種老生常談的話題之外,還跟當時明朝的薪俸水平有關。老朱搞反腐倡廉,但是發下去的工資實在不多。按規定,明朝壹品大員的月俸是八十七石米,等級低的逐步遞減,到了知縣壹級,只有7.5石。

套用購買力平價理論,按照之前說的壹石=140斤,壹斤米三元換算,明朝知縣的月薪大概相當於現在的3000元人民幣?比如今縣長的基本工資都要低出很多。

朱元璋定的這個薪資水平應該是經過仔細計算的,他從貧農壹路坐到皇帝的位置,深刻了解底層民眾都過著什麽樣的生活。站在他的角度上,可能還覺著給這樣的薪水算是優待了?如果把這麽多錢發給普通老百姓,他早就感恩戴德了,妳要是還貪,我就治妳的罪!

但是官員們拖家帶口的,本來日常開銷就比老百姓多,還得給身邊的辦事員:親信、常隨、奴仆發工資。到什麽節日慶典,迎來送往,搞個社交也得燒錢,這麽點工資,哪夠啊?

所以,明朝的官吏面對著壹個很現實的問題?低級官員靠俸祿不夠維持基本生活,高級官員靠俸祿不夠維持豪華生活(不豪華壹些怎麽體現高級?)

於是,高級官吏要豪華,得靠各地方送禮;低級官吏怎麽才有閑錢送禮呢?得靠搜刮百姓。

那有沒有真的高風亮節,壹點都不貪的人呢?

有,但都過得很慘。

比如明英宗時期,被構陷冤殺的大臣於謙於少保,他可是從壹品官。但朝廷抄家時,發現他家裏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什麽都沒有(家無余財),翻箱倒櫃也沒找到他半點貪汙證據。

歷史劇《海瑞罷官》裏面的那個海瑞,也是壹生清廉,家裏窮的叮當響,死的時候連棺材都買不起,棺材本都是別人給湊齊的。給他料理後事的僉都禦史王用汲看到他家裏的樣子,當場失聲痛哭。

於謙和海瑞這樣的人,值得被歷史記住。

但妳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這樣,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想過好生活,吃好東西。

所以說,老朱的鐵血手腕,對當時的腐敗分子還是起到了壹定的震懾作用。但可惜不註重為政的寬柔相濟,壹邊嚴厲打壓貪腐行為,壹邊又用苛刻的薪資條件造就了貪腐的風氣,效果不好也在常理之中。於是,朱元璋逝世之後,這些不合時宜的嚴厲規定很快就被廢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