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尼卡的時代背景
油畫《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壹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和國政府的委托,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壹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壹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遣責和抗議。
創作背景
1937年,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為德國法西斯空軍夷為平地,他聞訊後極為憤慨,就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畫了《格爾尼卡》這幅壁畫,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抗議。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壹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壹個婦女沖向畫中心;左邊壹個母親與壹個死孩;地上有壹個戰士的屍體,他壹手握劍,劍旁是壹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中央是壹匹老馬,為壹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壹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壹只舉頭張喙的鳥;上邊右面有壹從窗口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壹盞燈,發出強光,照耀著這個血腥的場面。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將領和士兵經常出入於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爭相觀看畢加索的藝術。可是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壹次,在藝術館的出口處,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壹幅他的油畫《格爾尼卡》的復制品。
壹位德國蓋世太保頭目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畢加索面色嚴峻地說:“不,這是妳們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