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譜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譜是《碣石調·幽蘭》,它由六朝梁代丘明傳譜,原譜則是唐人手抄的卷子。由於文字譜過於繁復,使用不便,經唐代琴家曹柔減化,發展成為減字譜。
譜原件藏於日本,清末學者楊守敬於1880-1884年在日本訪求古書時發現此譜的寶素堂抄本,後由當時駐日公使黎庶昌摹刻後收入他所輯印的《古逸叢書》中,於光緒十年(1884)出版行世。
現《琴曲集成》所收錄的《碣石調·幽蘭》譜,是據日本京都西賀茂神光院所贈照片影印的,實際上是為《古逸本》的母本。全譜***有漢字4954字,通過詳細的文字記述琴曲的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來記錄琴曲。
《碣石調·幽蘭》的特點
全曲***分四段:第壹段是引子,曲調深沈,有壹種壓抑的感覺,節拍較自由;其余三段是樂曲的主題:第二段與第三段采用了泛音與按音交替出現的音樂旋律,在音色上有較大的變化和對比,體現了作者內心的感慨。
第四段的音樂大部份都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調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將來臨,表達作者通過蘭花的性格看到了壹個充滿了希望的未來。
整首樂曲節奏緩慢,力度也並不強烈,表現了空谷幽蘭那清雅素潔及靜謐悠遠的意境,表達了抑郁傷感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