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陳大章的人物年表

陳大章的人物年表

1925年起開始追隨張學良將軍。

1929年3月陳大章奉命去天津把趙綺霞接到沈陽。當時陳任張學良的副官。

1932年1932年秋,北平。陳大章先生當時是張學良將軍的侍衛副官,跟隨張將軍已經九年了。那時張學良住在中南海。

1935年陳大章被張學良任命為東北軍騎兵軍第三師第七團團長,率部隊駐守在甘陜交界處的西峰鎮。

1935年1935年底,10月1日至11月21日,大批東北軍的眷屬流落在西安街頭,靠乞討過活。陳大章響應張學良號召參加捐獻在西安修建了東北新村。

1935年1935年末騎兵第七團團長陳大章為改造部隊並自動的做抗日的準備,以適應抗日的需要,經張學良批準於到北平招收了100名壹二九運動的積極分子組成學生隊,對他們施行軍政訓練。他們大部分都是大專或中學學生,其中有***產黨員、***青團員和民先隊員。

1936年1936年4月9日隨同張學良駕機親赴延安,1936年4月起,張學良開始了和中國***產黨的秘密接觸。

1936年7月末,參加抗日同誌會。

1936年1936年9月隨同張學良親赴延安與中國***產黨正式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雙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中國工農紅軍、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形成了擁護“民族統壹戰線”的“鐵三角”。張學良向紅軍提供了大量的過冬棉花,藥品、新鮮食物等物資,解決了紅軍過冬的燃眉之急。另外,當時鄧小平病重,生命垂危,無藥可醫,也是張學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張學良不但接受並積極學習***產主義思想,並與周恩來舉行了會談,決定聯合抗日。

1936年8月,成立東北軍學生隊。

抗日同誌會由張學良自任主席,其主要負責人員為書記應德田,行動部長孫銘久,理論部長苗劍秋,組織部長劉瀾波,宣傳部長苗勃然,都是成立時選出的。秘密的抗日活動,如軍官抗日教育,東北救亡總會的抗日活動,流亡學生的收容訓練,東北大學學生的收容等等; 接待紅軍代表,掩護紅軍的來往人員等等;

1937年陳大章先生在此期間,與東北軍中的中***地下黨員交往密切,他親自到北平招募了壹百名青年學生(其中壹些人是民先隊員或***產黨員)。他到學校裏對學生們說:“我們招妳們就為了抗日,沒有別的目的。”那時候進步學生也都願意抗日。他招的這些人組成了“騎兵軍第七團抗日學生隊”,由他親任隊長。他還為學生購買進步書刊,向學生進行抗日救國教育。學生中還建立了***產黨的支部。李覺、朱明、高尚林等人都是這個隊的成員。後來,這些進步學生中的很多人都去了延安,成長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優秀人才。

1937年1月8日與聯軍將領壹百二十五名(***計壹百二十六名)特聯名發出通電《西北將領響應歌電通電》此電原載西安《解放日報》1937年1月9日第1版。

1937年 1937年2月被國民黨定位“西安事變”重要分子。

1938年2月2日由於二·二事件的影響陳大章與同誌會的其他成員康鴻泰、文英奇,王甲昌、張哲、商亞東等也被迫離開了東北軍。這些人的離開,是東北軍中抗日力量的很大損失。劉瀾波同誌到淳化去看望時,曾引《紅樓夢》中“三春去後群芳散”這壹詩句,慨嘆當時的情景。

1938年東北軍被國民黨政府調離陜甘地區,陳大章以“非法”招募學生連的罪名被國民黨關押,並沒收全部財產。後經友人營救脫險,先躲到北平,又被懷疑為“八路軍的探子”遭到日本人追捕,不得已才隱居成都,以種菜為生。

1954年當選為區人民代表。

195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證明了陳大章在歷史上對革命有過貢獻並任政協委員。從1955年開始,陳大章連任了六屆政協委員,壹直到他1986年退休,長達31年。

1966年“文革”開始了。因受到周恩來秘密指示必須保護,文革期間未受到沖擊。當時也有人想整陳大章,派出所的人說:“誰整他誰負責。”。

1983年11月,陳大章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夙願,光榮地加入了中國***產黨。

1986年在西安事變50周年的,曾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的陳老,將原詩公諸於世:

卿名鳳至不壹般,

鳳至落到鳳凰山。

深山古剎多梵語,

別有天地非人間。

詩中表達了張學良將軍對於鳳至的摯愛,並隱露出對反動派倒行逆施的憤慨。

1989年4月27日,陳大章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