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怎樣選購壹對優質廉價的落地音箱

怎樣選購壹對優質廉價的落地音箱

在音箱總重量中占到較大份量的元素有——揚聲器、箱體以及變壓器。

箱體材料壹般是塑料或者板材,低價的箱體壹般都采用很薄的板材,這樣的板材是經受不住大音量考驗的,聲音稍微大壹點的時候,板材會跟著壹起振動,會嚴重的破壞音質。

揚聲器,尤其是低音揚聲器。是音箱中比較沈的元件之壹,揚聲器的磁鋼通常采用鐵氧磁體,為了達到較高的電磁性能,磁體的體積會比較大,但是很多奸商卻從這裏偷工減料,只給揚聲器壹個很小磁體,這樣的揚聲器對聲音的控制力會很差,澎湃的低頻與它無緣。盆架也是偷工減料的對象之壹,稍微講究壹點的是,盆架采用沖壓鐵架,高級揚聲器更會采用鑄鋁盆架,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盡可能的降低揚聲器工作時本身的振動。但不少奸商卻使用塑料盆架來降低成本,甚至是再生有毒塑料,影響音質不說,還會長期慢性的釋放出有毒氣體,傷及消費者健康。(註:本段文字涉及稀土磁體。稀土磁體可以做到很驚人的磁容量,幾倍甚至幾十倍鐵氧磁體,因此稀土磁體可以做得比較小,但是其成本遠遠高於鐵氧磁體,因此低價多媒體音箱中是不可能采用的)

變壓器主體材料為矽鋼片和銅線,雖然沒有壹個明確的公式來計算變壓器的功率和體積的關系,但是不影響我們作出基本判斷。實際上的情況是,體積基本上和變壓器的輸出功率成正比,體積越大的輸入功率越大。體積大的重量大。變壓器的成本和銅鐵國際價格密切掛鉤的,近兩年來,銅鐵價格急劇攀升,尤其銅,2年內的漲幅高達6倍,變壓器的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使用小功率變壓器變成的奸商縮減成本的重要手段。

不要選擇抄襲他人造型的音箱:

我們不說抄襲者可恥這類的廢話,我們談談為什麽不要抄襲者的產品。

目前中國大陸多媒體音箱市場基本上就是壹個僧多粥少的狀況,大大小小的音箱廠多達2000多家,而市場卻被幾家大廠所控制,而這些大廠總***也就不到30款型號真正熱銷。由於產銷量巨大,大廠產品會有很大的成本優勢,昂貴的模具費和設計費均攤到每壹臺音箱中時,比例很低了,小廠卻不具備這種優勢,抄襲他人熱銷型號外形成為了很多小廠所熱衷的事情(也許是必須的)。克隆品售價往往比原型產品便宜30%以上,這種價格差異是如何出來的呢?即便克隆熱銷型號的外形,小廠也不具備原材料采購優勢,制造完全相同的東西實際上是大廠成本更低,為了爭取價格優勢,抄襲者在內部偷工減料,使用薄板材、小磁體揚聲器、小功率揚聲器、廉價的功放、運放芯片……甚至省略必須的散熱器,僅僅靠金屬材質的後面板散熱。抄襲者從開始抄襲的第壹步起,就不會估計所謂的品牌形象,造出音箱然後賣出成為他們的唯壹目的,但這種偷工減料法,不只是降低了音質,而且還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可能引發漏電或者火災。

在賣場選購或者平時接觸到的廣告宣傳當中,還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消費陷阱,這些陷阱看上去卻很美。

陷阱壹:鋼琴漆

很多200來元的音箱號稱采用了“鋼琴漆工藝”。我們先了解壹下什麽是“鋼琴漆”?鋼琴漆是壹種烤漆工藝,經過這種工藝處理的漆面亮澤高雅,平滑如鏡。這種工藝相當復雜,要經過數次刮膩子、塗漆、手工打磨,在底子打好後,還有噴塗數次面漆,最後烘烤固化漆面,最後再進行壹次鏡面處理。這種烤漆工藝主要用於昂貴的鋼琴裝飾處理,因此俗稱鋼琴漆。它的成本之高,絕非幾百元的音箱能夠承受得起的,壹套標準的流程下來,壹套5寸書架箱的箱體成本就可以高達400元左右,因此普通的多媒體音箱是決不可能使用到真正的鋼琴漆工藝的。到目前為止,唯壹能確認采用了真正鋼琴漆工藝的多媒體音箱僅有壹套,其售價高達2000元。200多元的低檔貨號稱采用了鋼琴漆,只有壹種可能,廠家在騙。

那麽這種假鋼琴漆工藝是如何實現仿真的?基本上,就是噴塗壹層有色底漆,然後用高光清漆再噴塗壹層,達到高亮效果。由於清漆多屬快幹漆,其附著力有限,且硬,因此有輕微碰撞時會碎裂。還有壹種是噴塗有色底漆後,打磨成鏡面,貌似鋼琴漆,但附著力和色澤要差很多。

更可笑的是,有些塑料外殼的音箱也號稱鋼琴漆。塑料箱子如何經得住高溫烘烤?這種欺騙風氣彌漫整個行業,國產的、日本的、韓國的奸商們都在壹起騙!

陷阱二:大功率

好多音箱號稱自己有成百上千瓦的功率,這是典型的奸商行為,而且這種奸商行為不只是局限在國內廠商當中,日本、韓國大家電廠也這麽騙,而且它們騙得更早更廣泛。幾百瓦的功率絕對是欺騙,這只是功放瞬間功率,被稱作PMPO峰值功率,而真正有參考意義的功率參數是“RMS輸出功率”,RMS(root mean square)是指均方根,這個參數下的功率值才是真正的功率輸出值。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多媒體音箱的RMS功率只有20來W,壹些頂級的立體聲書架有源音箱功率可以達到百瓦以上。

陷阱三:獨立功放有優勢

不少發燒友對外置功放情有獨鐘,因為外置功放能達到更大功率以及不同音箱和功放的多種組合和玩法,但也帶來了更高的成本。久而久之,很多初級玩家對外置功放的認識出現了片面性的認識,很多人眼裏,外置功成為壹種特殊標誌,它已經是高級玩家的壹種象征,因為代表了高成本和更高質量的音樂享受。在多媒體消費概念枯竭的時候,有多媒體音箱廠打起了“外置功放”的主意,利用大家對傳統外置功放理解的片面性,推出了所謂的“獨立功放”。把功放獨立出來,直接就增加了壹個功放外殼的成本,這套模具的成本動輒就是20萬以上,加上本身的物理成本,就增加了10多元成本。這些成本增加是為了增加賣點帶來更高的利潤,到消費者手裏時,售價的增加就不會是10多元了,而會是幾十元到上百元。但這些成本的增加對音質改善無任何實質作用。

傳統的外置功放體積大,可以充分考慮散熱問題以及有足夠的空間布線和安排元件。但是目前的“獨立功放”卻做的很小,因此大體積帶來的好處與現在的“獨立功放”毫不相關。

曾經有廠商稿大書特書外置功放優點有如何之多,但實際上,都是在偷換概念。他們認為外置功放後會增加功放的空間,讓電路設計更有發揮余地。但實際上,這些“獨立功放”體積卻非常小,電路的空間並不大,反倒不如呆在低音炮裏面強,電源、功放全擠在了壹個小小的空間內。為了保持外觀整潔,“獨立功放”們沒有壹個使用了外置散熱片,散熱反而成了問題,某些“獨立功放”後背板非常之燙,而離這些熱源不遠的卻是易燃的塑料外殼,這很有可能就是某些“獨立功放”的音箱過不了安檢的原因。倒是那些功放內置,散熱外置的音箱更讓人放心。

為了抵消外殼帶來的成本提升,“獨立功放”往往變本加厲的在內部電路上大肆縮水,使用最差勁的電子元件成為壹種主流“優化”手段。

陷阱四:韓國設計

時下哈韓成風,壹些廠家打起了哈韓族的主意。號稱自己的音箱是韓國著名大師設計雲雲。這實在讓知情人士哭笑不得,韓國雖然電子行業發達,但是在電聲設計上,韓國是世界最落後梯隊的,韓國沒有壹個世界著名的音箱品牌,更別說什麽著名大師了。在韓國音箱市場中,90%的市場是被中國造占領,韓國在音箱領域沒有多少發言權。

在國內,還有壹些廠獲得了韓國電子大廠的品牌授權,但實際上只是壹個簡單的品牌租用關系,韓國人只管收租金,其他壹概不負責,從設計到生產,都是清壹色的國人完成。租用品牌的原因也是因為迎合哈韓族的需要。

陷阱五:監聽!

毀了HiFi壹詞之後,多媒體音箱廠商開始毀“監聽”這個詞了。“監聽”這個詞匯,壹直都是壹個受關註且容易蠱惑人的概念,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專業。而在多媒體音箱領域,“監聽”二字和“騙人”沒有區別。市場上大部分所謂的監聽音箱,都只是徒有虛名而已,他們壓根就不是真正的監聽音箱。妳見過2.1結構的監聽音箱嗎?有個多媒體大廠就敢做這種東西,壹群外行騙外行的把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