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中老年應該怎麽養生?

中老年應該怎麽養生?

中年人的身體特征

中年人指從35歲起至60歲之前這個年齡段的人。這個年齡的人就好比午後的太陽,身體的情況開始呈現出逐漸下降的狀態,事業已達頂峰,生活多半安定,當然也有不安定的,我們在此指大多數而言。許多人在這時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身體條件卻不支持了。這時就是人們常說的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即因為身體條件的下滑而出現心理狀態的改變。其實,中年人只要保養得當,壹樣可以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來,當然更會由於中年人沈穩的性情和閱歷的豐富而幹出超過青年人的業績來。

《靈樞天年》雲:“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鬢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這段論述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生命歷程的轉折點就在中年,此時,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現代研究表明,人類在30歲以後,大約每增加壹歲,功能減退1%。隨著臟腑生理功能的變化,中年人的心理也有相應的變化。有些人在身體初衰退時,由於對生理逐步老化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理解,常有不同程度的疑病傾向。

人到中年又被“多事之秋”,來自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和重任都要承擔,心理負擔沈重。衰變、嗜欲、操勞、思慮過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而這也是許多老年慢性病的起因。《景嶽全書中興論》強調:“故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壹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說明中年的養生保健至關重要。如果調理得當,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預防老年病,可用延年益壽。

男人四十是道“坎”

近日,壹項由上海市男科學研究所主辦的上海男性健康論壇調查結果顯示,在40至70歲的男性中,大約有30%至40%的人會有壹種或數種以上的男子更年期癥狀,而且癥狀種數隨著年齡增高而增多,但只有不到壹成的男性在出現更年期癥狀後,主動到門診就診。專家提醒,其實,男性更年期能夠預防、推遲,如果出現更年期癥狀,就應及早就診,否則可能引發壹系列健康疾病。

“力不從心”卻難啟齒

只有10%不到的男性,在出現更年期癥狀後,才主動到醫院就診;而大多數人選擇不就診或偷偷地自行服藥。昨天,記者在仁濟醫院男科門診發現,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但看男科的病人年齡以五六十歲的中老年男性為主,相反40歲左右的男性,比較少見。

仁濟醫院泌尿男科、市人類精子庫主任李錚博士告訴記者:“專門因更年期前來求診的男性很少,40歲左右的男性主動檢查、就診的更是少之又少。”

同樣,在仁濟醫院成立的全國首個以關心男性健康為主的男性健康俱樂部,壹年來,俱樂部總人數已經超過800人,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大約只占總人數的5%到10%。

多數男性不知更年期

“力不從心”卻為何難啟齒,李錚博士分析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大多數男性沒有男性更年期的意識,往往認為自己還年輕,就算出現了食欲下降、關節疼痛或心慌、心悸等癥狀,往往也不會意識到是更年期作怪。因此,不少男性根本不知道應該上醫院檢查、診斷,至於應該上哪個專科門診就診、尋醫問藥,更是壹無所知,有的甚至悄悄地自己購買保健品自我調理。此外,還有不少人礙於面子,不敢公然前往醫院檢查,就怕在門診就診時碰到熟人,面子上過不去。而事業有成的男性往往還會認為,“力不從心”讓人丟臉。

專家表示,“力不從心”對男性的自尊心有很大的打擊,除了容易導致夫妻生活不協調、家庭關系緊張外,還可能進壹步損傷男女雙方身心健康。專家建議,在發現更年期癥狀後,因及時就診治療。

早診斷早治療

專家表示,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工作狀態的男性,容易成為男性更年期早發的高危人群。這類男性壹方面平時應酬多、工作生活壓力大;另壹方面,他們往往又缺乏體育運動,經常有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同時還容易導致男性腹部肥胖,更年期提早。此外,患有慢性疾病、長期處在惡劣生活環境之下的男性,都可能成為男性更年期的高危人群。

其實,男性更年期能夠預防或推遲。壹方面,男性應加強對更年期的重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這將有效地推遲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病時間、減少發生率以及減輕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降低體質衰弱的程度;另外,40歲以後男性就應該早點行動起來,多參加集體體育鍛煉,改變生活方式,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壓力;在飲食上,多吃洋蔥、多喝紅酒、綠茶和牛奶。

揭秘人老了哪些器官會“縮水”

人老了,就像壹棵脫水蔬菜,有著皺巴巴的皮膚、不再挺拔的身材,連臉都比20年前小了壹號。事實上,人體的“萎縮”還遠不止於此,近期英國《每日郵報》刊登壹項最新研究指出,人變老後,大腦、心臟、脊椎、胸腺,甚至生殖器官都會“縮水”,由此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可忽視。

心臟每年萎縮0.3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45歲?85歲之間的人進行研究後發現,中年人的心臟肌肉平均每年會萎縮0.3克,直接影響到心臟的血液供給能力。每增長壹歲,心臟跳動周期會加長2%?5%,血液供給總量下降9毫升。英國倫敦蓋伊和聖托馬斯醫院心臟病專家格拉漢姆傑克遜指出,心臟萎縮導致人老後易患上高血壓,還可能導致貧血等其他嚴重問題。

保養守則:專家認為,運動時人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加強,能讓心臟肌肉更強壯。專家指出,最好的鍛煉心臟方法是散步、做家務等日常活動,每天步行40分鐘,每周5次就足夠了。專家特別提醒,心率是判斷心肌是否得到加強的重要標準,適宜的有氧運動心率應不超過170。

大腦壹生縮小15%。

人剛出生時,大腦約重400克,青春期時長到1.4千克左右。但從20歲開始,它就逐步萎縮,壹生中會縮小10%?15%左右。研究發現,大腦中縮小最多的,是控制思考、規劃以及記憶的額葉和顳葉部分。現代醫學猜測也許是因為大腦中的毒素沈積,或是腦細胞的正常再生與死亡導致它越來越小。

保養守則:保護大腦就要讓腦血管保持通暢,避免硬化和狹窄。專家表示,最好飲食清淡;避免頸椎的不良姿勢;還可多吃點酸性食物,或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此外,情緒對大腦的影響比食物更大。壹些從事歌唱等藝術工作的人,即使到了80歲,大腦也明顯比同齡人年輕,腦回發達,這可能與通過歌唱宣泄出內心不良情緒有關;而平時焦慮、壓抑的人,大腦則會提前皺縮與衰老。

脊椎從35歲開始萎縮。

有數據表明,40歲以後,大多數人的身高每10年減少約1厘米;到了80歲,男性身高壹般比年輕時減少5厘米,而女性更是要減少8厘米左右。這首先是因為脊椎的萎縮。從35歲開始,隨著骨骼新陳代謝能力降低、鈣等礦物質慢慢流失,脊椎就開始萎縮了。但男性有強壯的肌肉支撐,而女性在更年期時,保護骨骼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造成脊椎萎縮更多。其次,變矮還與人體對椎間盤的長期擠壓有關。椎間盤含水量高達88%,其水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人便會不可逆轉地變矮。

保養守則:專家指出,除了補鈣和維生素D,減少吸煙、酗酒和攝入過量咖啡因(每天飲用超過八杯咖啡或茶)等方式外,以色列的研究還發現,經常從事有氧運動的人,身高萎縮的程度要低壹半。專家提醒,姿勢正確是延緩椎間盤衰老萎縮的關鍵。最好的站姿是稍息狀態,有助於脊柱肌肉放松;坐在電腦或辦公桌前,要保持大腿和膝蓋90度,大腿和腰90度,頸椎最好呈中立位,不低不仰;開車時頸椎和腰椎後面要墊個小墊子,以保持它們的生理曲度。

性器官縮減2?3厘米。

“如果男人在30歲時,性器官**的長度為15厘米左右,那到了60或70歲,會減少為12?13厘米左右。”專家解釋,這主要是因為脂肪類物質在**微動脈中越積越多,導致**肌肉組織萎縮。此外,睪丸從40歲起開始萎縮,到了60歲,它們就像兩個幹癟的小球,直徑縮減1厘米以上。而女性的**在更年期後也會萎縮,重回到少女時代尚未發育時的大小,並慢慢停止活動。這是由於雌激素減少,導致流向性器官的血液越來越少造成的。

保養守則:專家說,適當增加性生活頻率可以改善性器官的血流和供氧狀況。此外,多吃點銀杏、洋蔥、胡蘿蔔等低脂和擴張血管的食物,防止脂肪堆積。

面部下頜骨最易萎縮。

人們總覺得壹張臉從青春飽滿到溝壑叢生、兩頰凹陷,是因為肌肉張力喪失和地球重力垂拉的作用,但其實這是面部骨骼萎縮了。下頜骨是臉上最容易萎縮的部位,從妳老得掉下第壹顆牙齒起,支撐著它的下顎骨就開始萎縮。女人的面部骨骼壹般從40歲出頭就開始老化,男性則從50?55歲才開始變老。

保養守則:保護好牙齒,減少蛀牙和牙齒脫落最關鍵。其中,每天最好吃幾次飯就刷幾次牙,在飯後5分鐘內刷,每次堅持3分鐘左右。

膀胱容量減少壹半。

25歲時,人們的膀胱平均可以容納兩杯液體;而65歲時的容量只有前者的壹半。

保養守則:不要攝入過量的咖啡因或酒精,每天做做骨盆底肌肉練習,提高對膀胱的控制能力。試著收緊和提拉**以及肛門,找到“小便時中斷尿流”的感覺,每次8?10秒,10次為壹組,每天分數次***練習10組即可。

胸腺萎縮降低免疫力。人老了為什麽容易生病?專家解釋,這是因為人體中能產生抗感染細胞的胸腺在不斷萎縮。胸腺是心臟上方壹個非常小的器官,童年時它像蘋果壹樣大,從青春期開始萎縮,到成年後就變成了壹塊小石頭那麽大。它的萎縮導致人體免疫能力下降,尤其讓老人更易患上癌癥。

保養守則:多吃壹點低熱量的食物,此外,每天最好用單手握空心拳按摩壹下胸腺。

老人睡前梳頭搓腳可延年益壽

睡覺前有六件事是必須做的事情,這六件事看起來雖然煩瑣卻能讓妳的全身心得到健康並徹底放松,同時也能提高妳的睡眠質量,讓妳充滿精力地工作,這六件究竟是什麽事呢?

1.散步

平心靜氣地散步10?20分鐘,會使血液循環到體表,入睡後皮膚能得到“活生生”的保養。躺下後不看書報,不考慮問題,使大腦的活動減少,較快進入睡眠。

2.刷牙洗臉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清除口腔積物,且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電視看完後,洗洗臉、擦擦身,以保護皮膚清潔,使睡眠舒適、輕松。

3.梳頭

古醫家探明頭部穴位較多,通過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風、開竅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雙手指梳到頭皮發紅、發熱,可疏通頭部血流,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發根營養,減少脫發,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

4.開窗通氣

保持寢室內空氣新鮮,風大或天冷時,可開壹會兒,睡前再關好,有助於睡得香甜。但註意睡時不要用被蒙頭。

5.洗(搓)腳

民諺曰:“睡前燙燙腳,勝服安眠藥”、“睡前洗腳,勝服補藥”、“養樹護根,養人護腳”等等。國外醫學家把腳稱為“人體第二心臟”、“心之泵”,十分推崇腳的保健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若能養成每天睡覺前用溫水(40?50)洗腳、按摩腳心和腳趾,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陰陽恢復平衡狀態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6.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間流傳這樣壹句話:“朝朝鹽湯,暮暮蜜。”就是說早喝淡鹽開水,晚飲蜜糖水。據國外醫學專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進睡眠的1?色氨酸,睡前1小時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則有助於整夜保持血糖平衡,從而避免早醒,尤其對經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老人午休註意事項

很多老人都有午休的習慣,但是不正當的午休方式有可能影響到老人的身體健康。那麽老人午休怎樣才合理呢,這就需要老年人掌握正確的午休方法。

壹、老人午休忌午睡時間過長

老年人午睡時間最好在壹個半小時左右。時間過長,大腦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促使腦組織毛細血管關閉時間過長,使腦的血流量相對減少,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慢,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二、老人午休忌午飯後立即午睡

壹般要在午飯後30分鐘開始。剛吃過午飯,人的胃腸蠕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這時入睡,心臟供血量少,也會影響全身和大腦的供血,睡醒後會更加疲勞。

三、老人午休忌坐在沙發上午睡

有不少老年人喜歡午飯後坐在沙發上睡,這樣會減少頭部供血,醒後有頭昏、眼花等現象發生。老年人應在床上午睡。老年人在沙發上睡是老人午休中最切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