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快手上賣的化妝品都是真的嘛?誰家是真的

快手上賣的化妝品都是真的嘛?誰家是真的

快手賣的化妝品基本上是假的,而且快手成微商售假天堂。

1、視頻引流,銷售“三無”產品

把調色粉倒入燒杯,加入多種材料,將攪拌後的紅色液體倒入模具,插上提前購買的塑料外管,脫膜,壹根“香奈兒”口紅就做好了,品牌標識清晰可見。這是壹名抖音用戶發布的短視頻,已經獲得5000多個點贊。

在抖音、快手等平臺搜索“純手工制作”“手作”等關鍵詞,類似的視頻還有很多。壹個自制某大牌腮紅的視頻,竟獲得6萬點贊,十分火爆。不過,這些短視頻作者並非想展示動手能力有多高超,而是通過個人頁面所留的微信號私下交易,從這些自制的仿冒商品中牟取暴利。

2、追逐熱點,“微商”改頭換面

隨著短視頻的風靡,原先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勢的微商也緊跟熱點轉移戰場。不少用戶通過短視頻公開售賣外形類似於特定品牌的皮包、手包、運動鞋、化妝品等,但價格僅是正品的五分之壹甚至十分之壹,涉嫌侵權。

為了躲避審查,有不少賣家使用多個小號同時推送視頻,甚至傳授躲避審查的方法。尤其是賣家打廣告時也不能過於簡單,最好能講講段子,要是推上了熱門觀看量會飆升,提升曝光度。

3、平臺查處,難斷售假產業鏈

針對用戶涉嫌制假並售賣假冒名牌商品的行為,抖音平臺公開表示,對於利用平臺制假售假的不良賬號將“發現壹起,處理封禁壹起,絕不姑息”。快手表態,任何用戶行為只要觸犯了《廣告法》、《工商法》或其他相關法律,平臺都將嚴厲處理。

因為短視頻是商家為銷售引流的方式,按照新廣告法要求,可將其視為商家自行制作的商業廣告。在短視頻中,壹旦用戶通過註明微信號等方式建立起交易關系,無論是否發生實際交易行為,都有侵權嫌疑。

註意事項:

1、對短視頻平臺而言,如果接到品牌方舉報,就有義務刪除相關視頻,如不履行義務,則需承擔連帶責任,對於特別明顯的售假行為,即使品牌方沒有通知,平臺也應主動發現並予以刪除。

2、從2016年起,微商交易就納入監管範疇。微商、“直播帶貨”等新商業模式,不再是監管盲區。管理部門應對短視頻平臺進行“廣告抽查”,倒逼平臺履行監管責任,切斷跨平臺售假的產業鏈。針對壹些屢打不絕、屢禁不止的制假,各監管部門應加強協調和綜合治理,形成合力。

人民網-抖音快手成微商售假天堂 假冒奢侈品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