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第三十九章有感“專註的力量”
前半部分文章講的是形而上的道,也就是講道之體。後半部分內容講的是形而下的德,也就是道之用。
德經是道經的基礎,而且德經講起來也比較容易理解。道經是德經的升華,道經講起來很是晦澀難懂。
那麽妳如果要閱讀《道德經》的話,我建議應該先從閱讀德經開始,有了壹定德經的基礎然後在讀道經,這樣更能方便我們讀懂這部智者的名著!
我們今天就先選擇德經第三十九章開始正式閱讀。
《道德經》在這裏首先說“昔之得壹者”那麽後面的文字都是圍繞“得壹”來說的。
開始從正面講“得壹”的好處,“天得壹壹清,地得壹以寧……候王得壹為天下貞。”這裏講的是“得壹”的重要性。
“壹”就是專壹、就是專註的意思,就是道。壹個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壹、專註,否則他三心二意也就壹定不能成功!那麽他也就最終失去了道的應用能力。
《道德經》下面接著講,“天得壹以清”。這裏讓我想起了《水滸傳》中梁山泊的天閑星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的道號就是壹清,難怪他法力高強,能夠呼風喚雨,神通廣大。我想他大概是領悟了《道德經》中的這壹句話吧!“壹”在《道德經》裏很多時候就是道的意思,所以壹清就是得到上天之道的的意思。
天氣晴朗,萬裏無雲,那是壹件非常好的事情!否則老天壹陣刮風,壹陣下雨,壹陣下雪,壹陣冰雹,那可就要天下大亂了!
“地得壹以寧”,大地寧靜,人們才能得以祥和的生活。否則東面地震,西邊火山噴發,北面因為地下水浪費使用過多,導致形成漏鬥水土下陷!南面煤礦、石油、稀土等開采過量!那也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神得壹以靈”,這句話說的可不是神仙們得到“壹”就靈驗了,那我們什麽事也不用幹,只要專心供奉神仙們就可以了!
這句話主要講的是修行的人要精神專壹,不要胡思亂想。妳的精神專壹後就壹定會得到寧靜,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修行效果,這就是修行中守壹的意思。如果是胡思亂想,那麽妳就會自尋煩惱,精神渙散。而且註定會走向失敗的結局。
儒家的經典《大學》中有記載“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說的也是這個修行道理。
“谷得壹以盈”,山谷如果空空蕩蕩,那麽它就充滿了“壹”的能量,也就是道的能量,真正空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充滿道的能量。
“萬物得壹以生”,天地萬物就是得到了道的功能,它們才能生生不息,得以更加繁榮昌盛的發展。
……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王侯無以貴高將恐蹶。”這裏是從反方面講,如果不“得壹”將會有什麽壞處,又會遭受怎樣的重大損失?我們就不在此做過多的闡述了。
孔子講“吾道壹以貫之”,佛家講“不二法門”,《道德經》講“得壹”,其實這些講的都是壹個道理,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專壹、專註地做壹件事情。如果能夠悟到專註的力量,也就是妳得到了道的能量,妳就壹定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
清代作家曹雪芹在悼紅軒“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耗盡自己的壹生心血,才有了中國古代小說巔峰四大名著之壹《紅樓夢》的順利問世。
屢試不中的蒲松齡終其壹生都在為了《聊齋誌異》而奮鬥,他歷經三十八年才艱難地完成了此書!
《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它是壹部享譽世界的偉大著作,作者用時整整六十年才把它最後完成!
我們現在人的通病就是三心二意,胡思亂想!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禁受不住生活中各種欲望的誘惑,所以我們痛苦,我們會不知所措地做不好壹件普通的事情!這就是失去道的表現。
我們要向《道德經》學習大道,體悟其中“得壹”的道理,爭取自己早日做到“壹”,這樣我們就能大道至簡,簡單快樂的生活!換句話說我們要做到專壹、專註,我們就會得到《道德經》書中專註當下的偉大力量!這也就是得到了道的能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