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終定律
“峰-終效應”也叫“峰-終定律”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丹尼爾?卡納曼教授(DanielKahneman)研究發現提出的。
丹尼爾?卡納曼:以色列美國雙國籍,行為經濟學家,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得主,也是心理學家,他突出貢獻在於,將來自心理研究領域的綜合洞察力應用在了經濟學當中。主要內容:
1,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時與結束時的感覺,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EndRule)。
2,它基於潛意識總結體驗的特點:對壹項事物的體驗之後,所能記住的就只是在峰與終時的體驗,而在過程中好與不好體驗的比重、好與不好體驗的時間長短,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3,這裏的“峰”與“終”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關鍵時刻MOT”(MomentofTruth)。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峰-終定律”說人是感性的,為經濟學打開了另壹扇假設之窗。
這壹定律更多應用於產品設計與推銷等各個管理領域。因為這壹定律,有人分析說宜家,星巴克就是這壹定律運用很好的贏家,更有人說“王者榮耀”這壹遊戲也是因為這壹定律的運用而讓人,特別是孩子走火入魔。甚至還有人說,連戀愛分手也要在“最美好的時刻”離開。 老師教學,工廠管理,人際交往如果重點管理他們的“峰-終體驗”,不知會發生多少美妙變化。
這壹定律和社會心理學中的另兩個效應(近因效應,首應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習心理學,這些也都是奇妙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