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是什麽意思
康樂是指康樂縣。康樂縣位於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端,東臨臨洮縣、南接渭源縣和臨潭縣、西靠和政縣、北連廣河縣,於1940年建縣。距省城蘭州108公裏,屬蘭州壹小時經濟圈,省道311線和317線貫穿全境,新建的臨康和二級公路已建成使用。
康樂縣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的農牧交匯地帶,境內海拔1898—3908米,年均氣溫6.6度,年降雨量518毫米,無霜期141天,素有“胭脂三川米糧川”之美稱。全縣有耕地63.63萬畝,人均2.3畝。
全縣群眾素來有植樹造林的優良傳統,1975年被國家農林部評為“全國造林先進縣”,1984年被中央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2016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康樂縣境內草場25.272萬畝(可利用23.98萬畝),林地26.34萬畝,有松、柏、楊、柳、樺等200多個樹種,活立木貯量32.67萬立方米。
擴展資料:
康樂縣境內河谷縱橫,群峰叠翠,風光秀麗。白石暑雪、藥水靈津、麻山雄關、亥姆晨煙、走龍飛瀑、懸崖古道、古木擎天、古殿雄閣、虎狼鎖鉞等十大自然景觀匯萃了高原之粗獷、農區之田園、牧區之草畜、旅遊山水之精華。
已開發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藥水峽森林公園、竹子溝、牡丹谷、西蜂窩寺、線家樓等13個旅遊景區景點,其中3A級旅遊景區1處(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集險、秀、美、奇、靈於壹體,因形似蓮花而馳名。
宋熙寧六年( 1073年)四月,王韶渡排河擊敗木征修築康樂城(今康豐鄉道家村)、劉家川堡(今流川鄉古城村)。五月,詔名康樂城為康樂寨,劉家川堡為當川堡,並隸河州。
明代,今縣境設有基層行政組織“裏、甲”,景古裏、胭脂裏、當川裏屬河州,康樂裏屬狄道州,沙馬裏屬岷州。清初沿明制,同治十壹年後,河、狄兩州重劃地界,南以今和政縣松鳴巖,東以洮河,東南至新路坡為河、狄分界。
民國建立,今縣地屬狄道縣西鄉。民國21年(1932年)6月10日,設洮西設治局(治所豐臺堡)。翌年改為康樂設治局(治所新集堡)。民國29年設康樂縣,厘定為五等縣,隸屬甘肅省第壹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2年(1943年)12月10日,甘肅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臨洮縣成立後,康樂為其所轄。1949年8月20日康樂解放,屬臨夏區專員公署。1956年11月20日,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為州所轄。
1958年12月21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康樂縣建置,並入和政縣,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康樂縣建置後至今,仍屬臨夏回族自治州,縣治附城鎮新治街。
甘肅康樂人民政府網-走進康樂-自然資源
甘肅康樂縣人民政府網-走進康樂-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