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後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及過程
我國同蘇聯和各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赴蘇訪問,並同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取代舊中國同蘇聯簽訂的、有損中國權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有利於加強中蘇兩國的友好合作和***同對付可能的外來侵略,有利於我國放手進行國內的經濟建設。與此同時,我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也獲得全面發展,從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五十年代初期,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國和平***處和大小國家壹律平等的思想。據此,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底進壹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處五項原則,並在次年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同上述兩國正式倡議將這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此後不久,毛主席又明確提出:“應把五項原則擴展到所有國家的關系中去”。他還說:“中國願意同壹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處”。40多年來,和平***處五項原則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
經過這壹時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國在國際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到1956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有25個,為中國外交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末?
毛澤東主席冷靜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戰略思想。他指出:“中間地帶有兩部分:壹部分是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經濟落後的國家,壹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的控制。
在東歐各國則發生反對蘇聯控制的問題”。我們的戰略是依靠第壹中間地帶,爭取第二中間地帶,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毛澤東主席指出,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持。在這壹方針的指引下,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反對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鬥爭,堅決支持古巴、巴拿馬、多米尼加等拉美國家的反美愛國鬥爭。
中國大力支援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鬥爭,先後同幾內亞、加納、馬裏、剛果、坦桑尼亞等國簽署友好條約和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加強了彼此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互助合作關系,積極支持安哥拉、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津巴布韋、納米比亞等國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和南非人民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鬥爭。?
中國奉行睦鄰政策,通過友好協商,先後同緬甸、尼泊爾、蒙古、阿富汗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並簽訂了邊界條約,同巴基斯坦簽訂了關於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地區之間的邊界協定。同印尼解決了華僑雙重國籍問題。
三、?從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在毛主席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抓住美國不斷發出改善關系的信息,調整對美政策。從恢復中美大使級談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訪華,直到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領導人經過直接會談,於1972年2月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取得突破。
1973年1月,中美決定互設聯絡處,1979年1月兩國正式建交,實現了關系正常化。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美,推動了中美關系的進壹步改善。?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改善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在處理我國與鄰國之間存在的歷史遺留的領土和海域爭端的問題上,鄧小平同誌提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同開發”的主張,緩解了我國同有關國家的關系。我國提出“和平相待、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全面解決”的原則,與印度耐心談判,維持了邊界的和平與安寧。
我國積極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鞏固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鬥爭,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我國外交的基本立足點。我國按照“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同發展”四項原則,有力地促進了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交流與合作。?
五、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同印度尼西亞復交,同新加坡、文萊和韓國建交,同越南、蒙古實現了關系正常化。我國與老撾簽署了邊界條約,與越南簽署了關於解決邊界領土問題的《基本原則協議》。
與印度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和《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1991年10月,包括中國在內的18國與柬四方在巴黎簽署了《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定》。
六、實行“壹國兩制”,推進祖國統壹大業?
1984年12月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以後,雙方進行了較好的合作,解決了壹系列問題。但1989年後,英國政府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改變了對華政策,在香港問題上公開與我國對抗。
為實現香港的平穩過渡,避免在香港特區成立初期出現法律真空,根據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有關規定,1996年12月經選舉和協商產生的、由400人組成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壹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選出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香港臨時立法會。?
人民網——新中國外交的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