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關於李農的歷史

關於李農的歷史

我想妳說的李農壹定不是原答案說的那個李農!李農確實是壹個歷史人物!談到李農就少不了另壹個極具爭議的人,被稱為英雄和魔王的人——冉閔冉閔,漢族,有文獻記為“染閔”,公元350年,建立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冉魏。為今人所廣為人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稱。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公元352年,為慕容俊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 詳細介紹 /view/687126.htm李農李農,石虎最信任和最了解石虎心意的兩個大臣,在《晉書》收錄的《石季龍載記》有記錄。 李農是石虎兒子石斌的大將,石虎死後,太子石世殺石斌,張豹等人還打算殺掉石斌的統兵大將李農,張舉密告李農,李農帶著壹些部下跑到上白,上白的乞活軍將領有不少跟著李農多年征戰,所以和李農關系不錯,於是他們保護了李農。 冉閔鼓動石遵起兵稱皇帝位,打到鄴城,殺了張豹張離等人,奪了帝位,把石世封成了壹個王,後來冉閔還是殺了石世。張豹,張離等人被殺後,李農跑來向石遵請罪,說他並不是造石趙的反,實是因為張豹等人所害,石遵將他官復原位。 冉閔造反時,深知自已的三千兵不夠,於是帶人到了李農那裏,劫持李農,還同時劫持了另壹位手握重兵的戰將王基。 李農是被逼造反的,因為張舉是李農的好友,所以冉閔殺了張離等人,而沒有殺張舉,後來在冉閔李農外出作戰時,張離帶著羯族精銳龍騰衛士壹萬多人去投靠石祗(石虎的另壹個兒子)

關於冉閔和李農的歷史如下: 1、《晉書·石季龍傳》

以夔安為征討大都督,統五將步騎七萬寇荊揚北鄙。石閔敗王師於沔陰,將軍蔡懷死之。

季龍以李農為大都督,行大將軍事,統衛軍張賀度、征西張良、征虜石閔等,率步騎十萬討之。戰於新安,農師不利。又戰於洛陽,農師又敗,乃退壁成臯。犢東掠滎陽、陳留諸郡,季龍大懼,以燕王石斌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率精騎壹萬,統姚弋仲、苻洪等擊犢於滎陽東,大敗之,斬犢首而還,討其余黨,盡滅之。

石遵聞季龍之死,屯於河內。姚弋仲、苻洪、石閔、劉寧及武衛王鸞、寧西王午

、石榮、王鐵、立義將軍段勤等既平秦、洛,班師而歸,遇遵於李城,說遵曰:

“殿下長而且賢,先帝亦有意於殿下矣。但以末年惛惑,為張豺所誤。今上白相

持未下,京師宿衛空虛,若聲張豺之罪,鼓行而討之,孰不倒戈開門而迎殿下者

邪!”遵從之。洛州刺史劉國等亦率洛陽之眾至於李城。遵檄至鄴,張豺

大懼,馳召上白之軍。遵次於蕩陰,戎卒九萬,石閔為前鋒。豺將出距之,耆舊

羯士皆曰:“天子兒來奔喪,吾當出迎之,不能為張豺城戍也。”逾城而出,豺

斬之不能止。張離率龍騰二千斬關迎遵。劉氏懼,引張豺入,對之悲哭曰:“先

帝梓宮未殯,而禍難繁興。今皇嗣沖幼,托之於將軍,將軍何以匡濟邪?加遵重

官,可以弭不?”豺惶怖失守,無復籌計,但言唯唯。劉氏令以遵為丞相、領大

司馬、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加黃鉞、九錫,增封十郡,委以阿衡之任。

遵至安陽亭,張豺懼而出迎,遵命執之。於是貫甲曜兵,入自鳳陽門,升於太武

前殿,擗踴盡哀,退如東閣。斬張豺於平樂市,夷其三族。假劉氏令曰:“嗣子

幼沖,先帝私恩所授,皇業至重,非所克堪。其以遵嗣位。”遵偽讓至於再三,

群臣敦勸,乃受之,僣即尊位於太武前殿,大赦殊死已下,罷上白圍。封世為譙

王,邑萬戶待以不臣之禮,廢劉氏為太妃,尋皆殺之。世凡立三十三日。

於是李農歸請罪,遵復其位,待之如初。尊其母鄭氏為皇太後,其妻張氏為

皇後,以石斌子衍為皇太子,石鑒為侍中,石沖為太保,石苞為大司馬,石琨為

大將軍,石閔為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輔政。暴風拔樹,震雷,

雨雹大如盂升。太武、暉華殿災,諸門觀閣蕩然,其乘輿服禦燒者太半,光焰照

天,金石皆盡,火月余乃滅。雨血周遍鄴城。

石沖時鎮於薊,聞遵殺世而自立,乃謂其僚佐曰:“世受先帝之命,遵輒廢

殺,罪逆莫大,其敕內外戎嚴,孤將親討之。”於是留寧北沭堅戍幽州,帥眾五

萬,自薊討遵,傳檄燕、趙,所在雲集,比及常山,眾十余萬。次於苑鄉,遇遵

赦書,謂左右曰:“吾弟壹也,死者不可復追,何為復相殘乎!吾將歸矣。”其

將陳暹進曰:“彭城篡弒自尊,為罪大矣。王雖北旆,臣將南轅,平京師,擒彭

城,然後奉迎大駕。”沖從之。遵馳遣王擢以書喻沖,沖弗聽。遵假石閔黃鉞、

金鉦,與李農等率精卒十萬討之。戰於平棘,沖師大敗,獲沖於元氏,賜死,坑

其士卒三萬余人。

始葬季龍,號其墓為顯原陵,偽謚武皇帝,廟號太祖。

遵揚州刺史王浹以淮南歸順。晉西中郎將陳逵進據壽春。征北將軍褚裒率師

伐遵,次於下邳,遵以李農為南討大都督,率騎二萬來距。裒不能進,退屯廣陵。

陳逵聞之,懼,遂焚壽春積聚,毀城而還。

石苞時鎮長安,謀帥關中之眾攻鄴,左長史石光、司馬曹曜等固諫。苞怒,

誅光等百余人。苞性貪而無謀,雍州豪石知其無成,並遣使告晉梁州刺史司馬勛。

勛於是率眾赴之,壁於懸鉤,去長安二百余裏,使治中劉煥攻京兆太守劉秀離,

斬之。三輔豪右多殺其令長,擁三十余壁,有眾五萬以應勛。苞輟攻鄴之謀,使

麻秋、姚國等率騎距勛。遵遣車騎王朗率精騎二萬,以外討勛為名,因劫苞,送

之於鄴。勛又為朗所距,釋懸鉤,拔宛城,殺遵南陽太守袁景而還。

初,遵之發李城也,謂石閔曰:“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既而立衍,

閔甚失望,自以勛高壹時,規專朝政,遵忌而不能任。閔既為都督,總內外兵權,

乃懷撫殿中將士及故東宮高力萬余人,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爵關外侯,賜以宮

女,樹己之恩。遵弗之猜也,而更題名善惡以挫抑之,眾鹹怨矣。而又納中書令

孟準、左衛將軍王鸞之計,頗疑憚於閔,稍奪兵權。閔益有恨色,準等鹹勸誅之。

遵召石鑒等入,議於其太後鄭氏之前,皆請誅之。鄭氏曰:“李城回師,無棘奴

豈有今日!小驕縱之,不可便殺也。”鑒出,遣宦者楊環馳以告閔,閔遂劫李農

及右衛王基,密謀廢遵。使將軍蘇亥、周成率甲士三十執遵於如意觀。遵時方與

婦人彈棋,問成等曰:“反者誰也?”成曰:“義陽王鑒當立。”遵曰:“我尚

如是,汝等立鑒,復能幾時!”乃殺之於琨華殿,誅鄭氏及其太子衍、上光祿張

斐、中書令孟準、左衛王鸞等。遵凡在位壹百八十三日。

鑒乃僣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李農為大司馬,並

錄尚書事;郎闿為司空,秦州刺史劉群為尚書左仆射,侍中盧諶為中書監。

鑒使石苞及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等夜誅閔、農於琨華殿,不克,禁中

擾亂。鑒恐閔為變,偽若不知者,夜斬松、才於西中華門,並誅石苞。

時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通和,連兵檄誅閔、農。鑒遣石琨為大都

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率步騎七萬分討祗等。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

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閔、農殺之。

龍驤孫伏都、劉銖等結羯士三千伏於胡天,亦欲誅閔等。時鑒在中臺,伏都

率三十余人將升臺挾鑒以攻之。臨見伏都毀閣道,鑒問其故。伏都曰:“李農等

反,巳在東掖門,臣嚴率衛士,謹先啟知。”鑒曰:“卿是功臣,好為官陳力。

朕從臺觀卿,勿慮無報也。”於是伏都及銖率眾攻閔、農,不克,屯於鳳陽門。

閔、農率眾數千毀金明門而入。鑒懼閔之誅己也,馳招閔、農,開門內之,謂曰:

“孫伏都反,卿宜速討之。”閔、農攻斬伏都等,自鳳陽至琨華,橫屍相枕,流

血成渠。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

使尚書王簡、少府王郁帥眾數千,守鑒於禦龍觀,懸食給之。令城內曰:“與官

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於是趙人百裏內悉入城,胡

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壹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

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壹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

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余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

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太宰趙鹿、太尉張舉、中軍張春、光祿石嶽、撫軍石寧、武衛張季及諸公侯、

卿、校、龍騰等萬余人出奔襄國。石琨奔據冀州,撫軍張沈屯滏口,張賀度據石

瀆,建義段勤據黎陽,寧南楊群屯桑壁,劉國據陽城,段龕據陳留,姚弋仲據混

橋,苻洪據枋頭,眾各數萬。王朗、麻秋自長安奔於洛陽。秋承閔書,誅朗部胡

千余。朗奔於襄國。麻秋率眾奔於苻洪。

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石閔率騎千余,距之城北。閔執兩刃矛,

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斬級三千。琨等大敗,遂歸於冀州。

閔與李農率騎三萬討張賀度於石瀆,鑒密遣宦者賫書召張沈等,使承虛襲鄴。

宦者以告閔、農,閔、農馳還,廢鑒殺之,誅季龍孫三十八人,盡殪石氏。鑒在

位壹百三日。

季龍小男混,永和八年將妻妾數人奔京師,敕收付廷尉,俄而斬之於建康市。

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害,混至此又死。初,讖言滅石者陵,

尋而石閔徙蘭陵公,季龍惡之,改蘭陵為武興郡,至是終為閔所滅。始勒以成帝

鹹和三年僣立,二主四子,凡二十三年,以穆帝永和五年滅。

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龍之養孫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

內黃人也。其先漢黎陽騎都督,累世牙門。勒破陳午,獲瞻,時年十二,命季龍

子之。驍猛多力,攻戰無前。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

如孫。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拜建節將軍,徙封修成侯,歷位北

中郎將、遊擊將軍。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及敗梁犢之後,

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

永和六年,殺石鑒,其司徒申鐘、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上尊號於閔,閔固讓

李農,農以死固請,於是僣即皇帝位於南郊,大赦,改元曰永興,國號大魏,復

姓冉氏。追尊其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為皇太後,立妻董氏為

皇後,子智為皇太子。以李農為太宰、領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農諸子皆封

為縣公。封其子胤、明、裕皆為王。文武進位三等,封爵有差。遣使者持節赦

諸屯結,皆不從。

石祗聞鑒死,僣稱尊號於襄國,諸六夷據州郡擁兵者皆應之。閔遣使臨江告

晉曰:“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討者,可遣軍來也。”朝廷不答。閔誅

李農及其三子,並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晉盧江太守袁

真攻其合肥,執南蠻校尉桑坦,遷其百姓而還。

石祗遣其相國石琨率眾十萬伐鄴,進據邯鄲。祗鎮南劉國自繁陽會琨。閔大

敗琨於邯鄲,死者萬余。劉國還屯繁陽。苻健自枋頭入關。張賀度、段勤與劉國、

靳豚會於昌城,將攻鄴。閔遣尚書左仆射劉群為行臺都督,使其將王泰、崔通、

周成等帥步騎十二萬次於黃城,閔躬統精卒八萬繼之,戰於蒼亭。賀度等大敗,

死者二萬八千,追斬勒豚於陰安鄉,盡俘其眾,振旅而歸。戎卒三十余萬,旌旗

鐘鼓綿亙百余裏,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之。閔至自蒼亭,行飲至之禮,清定九流,

準才授任,儒學後門多蒙顯進,於時翕然,方之為魏晉之初。

閔率步騎十萬攻石祗於襄國,署其子太原王胤為大單於、驃騎大將軍,以

降胡壹千配為麾下。光祿大夫韋謏啟諫甚切,閔覽之大怒,誅謏及其子孫。

閔攻襄國百余日,為土山地道,築室反耕。祗大懼,去皇帝之號,稱趙王,遣使

詣慕容俊、姚弋仲以乞師。會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復遣其子襄率騎三萬八千至

自滆頭,俊遣將軍悅綰率甲卒三萬自龍城,三方勁卒合十余萬。閔遣車騎胡睦

距襄下場長蘆,將軍孫威候琨於黃丘,皆為敵所敗,士卒略盡,睦、威單騎而還。

琨等軍且至,閔將出擊之,衛將軍王泰諫曰:“窮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強救雲

集,欲吾出戰,腹背擊我。宜固壘勿出,觀勢而動,以挫其謀。今陛下親戎,如

失萬全,大事去矣。請慎無出,臣請率諸將為陛下滅之。”閔將從之,道士法饒

進曰:“太白經昴,當殺胡王,壹戰百克,不可失也。”閔攘袂大言曰:“吾戰

決矣,敢諫者斬!”於是盡眾出戰。姚襄、悅綰、石琨等三面攻之,祗沖其後,

閔師大敗。閔潛於襄國行宮,與十余騎奔鄴。降胡栗特康等執冉胤及左仆射劉琦

等送於祗,盡殺之。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胡睦、侍中李琳、中書監盧諶、

少府王郁、尚書劉欽、劉休等諸將士死者十余萬人,於是人物殲矣。賊盜蜂起,

司、冀大饑,人相食。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

戰。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余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

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閔悔之,誅

法饒父子,支解之,贈韋謏大司徒。

石祗使劉顯帥眾七萬攻鄴。時閔潛還,莫有知者,內外兇兇,皆謂閔已沒矣。

射聲校尉張艾勸閔親郊,以安眾心,閔從之,訛言乃止。劉顯次於明光宮,去鄴

二十三裏,閔懼,召衛將軍王泰議之。泰恚其謀之不從,辭以瘡甚。閔親臨問之,

固稱疾篤。閔怒,還宮,顧謂左右曰:“巴奴,乃公豈假汝為命邪!要將先滅群

胡,卻斬王泰。”於是盡眾而戰,大敗顯軍,追奔及於陽平,斬首三萬余級。顯

懼,密使請降,求殺祗為效,閔振旅而歸。會有告王泰招集秦人,將奔關中,閔

怒,誅泰,夷其三族。劉顯果殺祗及其太宰趙鹿等十余人,傳首於鄴,送質請命。

驃騎石寧奔於柏人。閔命焚祗首於通衢。

閔徐州刺史劉啟以鄄城歸順。劉顯復率眾伐鄴,閔擊敗之。還,稱號於襄國。

閔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皆以城歸順。平南

高崇、征虜呂護執洛州刺史鄭系,以三河歸順。慕容彪攻陷中山,殺閔寧北白同、

幽州刺史劉準,降於慕容俊。時有雲黃赤色,起東北,長百余丈,壹白鳥從雲間

西南去,占者惡之。

劉顯率眾伐常山,太守蘇亥告難於閔。閔留其大將軍蔣幹等輔其太子智守鄴,

親率騎八千救之。顯所署大司馬、清河王寧以棗強降於閔,收其余眾,擊顯,敗

之,追奔及於襄國。顯大將曹伏駒開門為應,遂入襄國,誅顯及其公卿已下百余

人,焚襄國宮室,遷其百姓於鄴。顯領軍範路率眾千余,斬關奔於枋頭。

時慕容俊已克幽、薊,略地至於冀州。閔帥騎距之,與慕容恪相遇於魏昌城。

閔大將軍董閏、車騎張溫言於閔曰:“鮮卑乘勝氣勁,不可當也,請避之以溢其

氣,然後濟師以擊之,可以捷也。”閔怒曰:“吾成師以出,將平幽州,斬慕容

雋。今遇恪而避之,人將侮我矣。”乃與恪遇,十戰皆敗之。恪乃以鐵鎖連馬,

簡善射鮮卑勇而無剛者五千,方陣而前。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裏,左杖雙

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余級。俄而燕騎大至,圍之數周。閔眾

寡不敵,躍馬潰圍東走,行二十余裏,馬無故而死,為恪所擒,及董閏、張溫等

送之於薊。俊立閔而問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稱天子?”閔曰:“天下大

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壹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

鞭之三百,送於龍城,告廆、皝廟。

遣慕容評率眾圍鄴。劉寧及弟崇帥胡騎三千奔於晉陽,蘇亥棄常山奔於新興。

鄴中饑,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冉智尚幼,蔣幹遣侍中繆嵩、詹事劉猗

奉表歸順,且乞師於晉。濮陽太守戴施自倉垣次於棘津,止猗,不聽進,責其傳

國璽。猗使嵩還鄴復命,幹沈吟未決,施乃率壯士百余人入鄴,助守三臺,譎之

曰:“且出璽付我。今兇寇在外,道路不通,未敢送也。須得璽,當馳白天子耳。

天子聞璽已在吾處,信卿至誠,必遣軍糧厚相救餉。”幹以為然,乃出璽付之。

施宣言使督護何融迎糧,陰令懷璽送於京師。長水校尉馬願、龍驤田香開門降評。

施、融、蔣幹懸縋而下,奔於倉垣。評送閔妻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鐘、司空條

攸、中書監聶熊,司隸校尉籍羆、中書令李垣及諸王公卿士於薊。尚書令王簡、

左仆射張乾、右仆射郎肅自殺。

俊送閔既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裏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

至於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歲永和八年也。

————————————————————————————————————

簡單說明壹下,前面兩段是冉閔早期的戰績,後面那壹大段是後趙爭權乃至滅亡,冉魏興亡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