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投資源的《泰囧〉為什麽能換來這麽大的票房?他的成功在於啥?
《泰囧》成功的原因,徐崢曾表示,首先是劇本本身。他說:“開始做的時候就知道任何檔期都會碰到大片,我們只有明確自己的類型,才可能有壹點機會。”
據悉,《泰囧》的編劇有徐崢、束煥和丁丁,三人分工不同。編劇束煥曾與徐崢合作《命運呼叫轉移》《愛情呼叫轉移》。昨日,他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泰囧》取得好成績並非誤打誤撞,“我們做了壹個類型明確的喜劇片,壹切以服從喜劇出發,首先找到核心的人物關系:壹個屌絲和壹個壓力很大的城市人的故事,再按照公路片的結構往下走,每個場景挖掘笑料和包袱。電影不要考慮文藝不文藝,商業不商業,不要老想兩者兼得,關鍵是要尊重商業片類型,尊重觀眾。”
束煥介紹,最開始三個編劇壹起講故事,然後畫情節性曲線、畫故事圖板、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圖。《泰囧》的劇本初稿,故事其實並未發生在泰國,束煥說,“後來我們去泰國看景,泰國是個寧靜祥和的地方,很適合故事主題,而且有了《人在囧途》的春運主題,這壹集不能再講春運,回來後就正式把故事放到泰國。”
成功究因·演員:
徐崢、王寶強和黃渤組成的“囧囧有神”三人組合,為《泰囧》加分不少。徐崢、王寶強上次合作的《人在囧途》,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也為《泰囧》積累了人氣。此次三人“合體”更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片中三人之間為貓鼠關系,互相對應、爭鬥,分分合合,成就好看的喜劇沖突,也符合經典喜劇的常見模式。
拍攝前著《人在囧途》時,作為主演的徐崢向制作方提出壹個新戲的概念,並且要求做該片導演,誰料制作方隨後卻找了其他導演來導這個新戲。經歷挫折,徐崢並未放棄。《人在囧途2》的故事大綱出來後,徐崢看完就提出要親導,制作方同意了,但徐崢留了壹手——拿著大綱註冊了項目叫《人在囧城》。最後雙方談的結果是《囧途2》還是與制片方合作拍攝,但徐崢兼任導演、主演、監制,但制作方又背著徐崢註冊了《人在囧途2》,徐崢知道後便宣布放棄《人在囧途2》。不過,制作方拿下《人在囧途2》項目,卻找不到演員。據報道,“劇本設定的角色明顯是為王寶強、黃渤量身定做的,徐崢於是就給兩人打招呼說我不拍妳們就不要參與這部戲了。結果制作方請不來王寶強和黃渤,這事兒就擱置了。”隨後,徐崢找人對《人在囧途2》的大綱進行重新編劇,註冊了《泰囧》。申報立項的出品方從某影視公司變成現在的光線傳媒,徐崢也順利找來兩位好哥們出演。
成功究因:檔期
《泰囧》制作及宣發成本近3000萬,在強手如林的賀歲檔並不紮眼。在今年賀歲檔獨特的環境中,《泰囧》在發行上出奇制勝。影片原定12月21日上映,也就是與《血滴子》《十二生肖》和《大上海》同周。但上映前夕,片方突然宣布提檔至12月12日,這時《少年派》已放映三周,《壹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兩周,要麽最強勁頭過去了,要麽變得疲軟喪失競爭力,《十二生肖》《血滴子》和《大上海》壹周後才上線,形成壹個巨大的市場空當,加上《壹代宗師》延期,《泰囧》這招見縫插針,為其帶來壹周以上的暢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