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堈的出身王室
李堈雖然出身王室,但是由於其生母地位不高,故李堈的童年生活很是不幸。
李堈的母親為張姓宮女。據說,張氏同當時王宮裏所有其他女性壹樣對閔妃十分畏懼,在她懷孕以後為躲避閔妃暗算曾出宮住進其叔父家,李堈即出生在那裏。後來閔妃還是知道了,令人把張氏叫來痛痛快快地斥責壹番,正式趕出宮去。不久後,張氏悄然別世。
從小失去母親的李堈被托付給乳母照看餵養,從此王宮裏再無人關心他,似乎忘記了有這樣壹個小王子的存在。與其他王子相比境遇的差異以及宮中冷漠的人際關系對他幼小心靈是壹個刺激,對他的性格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1910年朝鮮亡國以後,不願作亡國奴朝鮮人紛紛出走海外,其中多數人到了中國。1919年三壹運動之後,反日愛國人士在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展開有組織反日復國運動。他們經常派人秘密潛回國內,壹方面募集反日活動的經費,壹方面聯絡動員各方面人士參加這壹運動。當時轟動壹時的事件是他們成功地動員韓末大臣和已被日本封為男爵的金嘉鎮去上海。在這壹種背景下,1920年李堈同抗日秘密團體“大同團”人士商討之後,撰寫壹篇“獨立宣言書”送交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這篇不長的宣言書是這樣寫的:
“日本奪我國家,殺我父王母後。吾人寧為獨立韓國壹庶民,而不願為日本皇族之壹員。故決意投身到臨時政府駐地,以盡綿薄之力。此壹決心出自為父報仇,亦出自於爭取祖國之獨立與世界之和平。”
宣言發表之後,當年11月某夜他逃出漢城仁寺洞住所,來到洗劍亭,在那裏喬裝之後,在妻弟金春基等人陪伴乘三等列車向北馳去。他們打算經中國東北逃往上海,不幸的是,當他們剛剛跨過鴨綠江到達安東(今丹東)地界的時候被日本當局發覺,被抓回漢城,出逃計劃破滅。因為李堈是王族,事後日本未對其下手、只是嚴加管束而已,而策劃此事“大同團”許多成員被逮捕,該組織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