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歲“快樂木偶”:每天笑容燦爛,母親卻以淚洗面,這是為何?
在孩子的生長中,父母總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等其到了上學的年齡,還會將孩子送到興趣班學習,讓其在成長中不落後壹步,長大後能夠更出色壹些。
家住浙江紹興的王漫兮,2013年2月出生,看上去乖巧漂亮,爺爺奶奶越看越是喜歡。當時的母親陳曼怎麽也沒想到,這個孩子會讓自己耗費了心血。
王漫兮八個月大時,母親陳曼就發現了不對勁,當時她無法自己翻身、擡頭,同齡孩子此時有的都可以走路了。陳曼連忙和老公將孩子帶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測,結果發現孩子發育比較遲緩,只能康復訓練才能慢慢恢復。
然而,2年後依舊沒什麽改變,陳曼和丈夫很是著急,來到了大醫院進行檢測,這才發現是天使綜合癥。
醫生解釋說,它是神經發育障礙病,也就是“快樂木偶”綜合癥,其發病特點是智力低下,要長時間服藥並堅持康復訓練,不然病情只會更嚴重,很容易誘發癲癇,從而讓生命受到威脅。
陳曼不相信會是這個結果,她問醫生是否診斷錯了,孩子壹直比較活潑愛笑,怎麽看也不像是有病的娃啊?醫生解釋道:“正是孩子情緒激動且愛笑,才有快樂木偶綜合癥這壹叫法,這種病屬遺傳異常。”
陳曼大哭了壹場,她發誓要醫好孩子這個病,隨後她辭掉了工作,壹心壹意陪伴在孩子身邊,每天都會帶孩子進行康復,然而光是讓孩子認識“媽媽”就花了半年。
訓練後,回到家裏陳曼還要帶孩子進行訓練,眼看孩子狀態變好,誰知2年後王漫兮突然癲癇。
病發後,王漫兮的智力再次下降,索性性命保住,陳曼很是欣慰,之後她更加努力地陪著孩子訓練,6歲時王漫兮第壹次喊出了“媽媽”這個詞,讓陳曼激動不已。
然而,隨著家庭經濟壓力大,陳曼只能將孩子送外婆那,和丈夫外出工作。等孩子疾病惡化,她還是會第壹時間回家,家裏沒錢後只能問親友借錢,時間長了身邊人基本借上個遍。
就算這樣,陳曼依舊沒放棄,如今女兒8歲了還沒好轉,她表示會繼續堅持下去,讓女兒能回歸正常人。
相比全家人的憂心忡忡,王漫兮的世界裏天真無邪,她不知道父母為自己付出多少努力,不知母親為了她以淚洗面。
誰也看不懂她在想什麽,她的世界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