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聲
所謂“聞道已先後,技業已專門化”,即使是再卑微的普通人,經過多年在壹個行業的深耕,也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
特別是對於語言藝術從業者來說,豐富的知識儲備是立足於這個行業的基礎。
相聲在中國是壹種相對傳統的語言藝術形式。它的建立和發展經歷了壹個由繁榮到衰落再到復興的過程。
現在說到相聲,人們自然會想到德雲社。不得不承認,德雲社是通過相聲被大眾所熟知的,相聲也可以通過德雲社再次被觀眾所喜愛。因此,相聲與德雲社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
作為德雲社的“大哥”,郭德綱自然受到觀眾的喜愛和徒弟們的尊敬。只有那些真正尊重相聲的人才能盡其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隨著相聲的再次興起,很多人都想進入這個行業,從中分得壹杯羹。事實上,在壹些人看來,講相聲就像聽相聲壹樣“容易”。有些人甚至認為,只要會說,就能學好相聲。
這樣的想法如果出現在中國頂尖大學的學生們的腦海裏,可能會讓人感到悲哀。但真的有壹個大學博士,通過自己的“公式相聲”,用書中的理論來挑戰郭德綱,他就是交通大學的李紅葉博士。
相聲的主要形式是學會笑和唱。它起源於清末鹹豐同治時期,是由宋朝的“象音”發展而來的。後來,它逐漸融入了現代的特點和風格,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流行相聲的樣子。
學好相聲不容易。它需要妳有足夠的知識,同時,妳還需要學習腹語和講故事等技能。而文字中所包含的妙語,也要做到悄無聲息,言簡意賅,就是要在不經意間讓觀眾體會到妙語。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壹個新的語言節目——《速寫》在中國出現。它的表演方式比相聲更加豐富,所以很快就打開了市場,相聲在娛樂節目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相聲開始逐漸被小品所取代,許多在這個行業工作多年的老藝人不得不離開這個行業去尋找另壹條出路。
幸運的是,在21世紀,郭德綱出現了。他憑借自己非凡的才能,逐漸將相聲從邊緣地帶帶回到公眾視野。他沒有壹味地繼承傳統的相聲產業,而是不斷創新,最終有了自己的畢生事業——德雲社。
但僅靠郭德綱的努力還不足以扭轉局面。郭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與他壹起戰鬥。令人欣慰的是,壹些年輕人出於對相聲的熱愛,渴望成為德雲社的學徒,讓這個行業成為接班人。
正如我們上面提到的,由於相聲行業的興起,很多人想進入相聲行業嘗試壹下,其中有壹些人有著偉大的文化。李宏燁)和他的妻子就是其中之壹,他們是壹對成績優異的學生,總結出了壹套“公式相聲”。
在這兩個人眼裏,相聲可以通過壹個公式來計算出哪裏該埋下妙語,哪裏該擺脫笑話。這是壹個引人註目的噱頭,因為在這對夫婦的現場表演中,沒有人喜歡他們的工作。
沒有謙卑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缺點,這對夫婦認為觀眾不會笑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欣賞。李宏燁甚至把自己的三本公式相聲書送給郭德綱,暗示郭德綱看不懂他的書。
作者很好奇,為什麽這樣的人會如此自信?在長輩面前哪怕是最輕微的謙虛。即使在最後壹場有新人的相聲比賽中被淘汰,他也不願意總結自己的錯誤。
如果李宏燁是在“新秀”失敗後的自我反省,也許人們會認為他只是想早點成功,並沒有什麽惡意。但事實是,他在另壹檔綜藝節目上繼續諷刺郭德綱。
但這壹次,郭德綱的粉絲們並沒有就此罷休,李宏燁公開向郭德綱道歉。他並沒有放棄他的“公式相聲”,這對夫婦甚至還花錢請了壹個特別的節目。
但婚禮現場沒有人,只有壹群這對夫婦急於邀請的朋友和家人。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李宏燁繼續創新他的相聲,但觀眾不願意接受。最後,這對夫妻的“相聲夢”以失敗告終。
任何行業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特別是對於傳統文化的推廣,我們都要有壹顆謙遜的心。
如果壹味投機取巧,不但不能取得成功,而且可能變得面目張膽。無論什麽時候,腳踏實地努力工作都是年輕人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