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的外形特征
體型大小如山羊,但無胡須。體長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體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沒有眶下腺,耳朵較長。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較短小,長15~20厘米,最長的記錄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僅有1~2厘米,自額骨長出後向後上方傾斜,角尖向後下方略微彎曲。角尖尖銳、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個橫棱,數目與年齡相關,橫棱之間有淺而細的縱溝,但不割裂橫棱。雌獸的角稍細。
頭部較狹而短,面部較寬,吻鼻部裸露區域較大,向後延伸到鼻孔以後。沒有鬣毛,但從頭部沿脊背有壹條黑褐色背紋,喉部有白色或黃色的淺喉斑。四肢短而勻稱,蹄狹窄而強健,有蹄腺。毛色隨地區而有差異,壹般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紋,喉部有壹塊白斑。體毛厚密、松軟且蓬松,通常呈灰褐色,但針毛的毛尖為黑褐色,遠觀時似有若隱若現的麻點,所以也有“麻羊”之稱。 中文學名斑羚門脊索動物門 拉丁學名Naemorhedus goral綱 哺乳綱 別稱青羊、山羊、野山羊、巖羊、青山羊目 偶蹄目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及西南諸省區科 牛科 二名法Goral亞科羊亞科界動物界屬斑羚屬 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
屬牛科、藏羚屬,別名長角羊,主要分布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現存種群數量約在7~10萬只,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由於藏羚獨特的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全世界還沒有壹個動物園或其它地方人工飼養過藏羚,而對於這壹物種的生活習性等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也開展甚少。
藏羚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國家壹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藏羚羊壹般體長135厘米,肩高80厘米,體重達45~60千克。形體健壯,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雄性角長而直,烏黑發亮,雌性無角。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處被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它棲息在海拔4000~5300米的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裏以及新疆阿爾金山壹帶,特別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那幾乎盡是些“不毛之地”,湖泊雖多,絕大部分卻是鹹水湖,稀疏的植被中僅有的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食糧。
它生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有長距離遷移現象。平時雌雄分群活動,壹般2~6只或10余只結成小群,或數百只以上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主。發情期為冬末春初,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1只雄羊可帶領幾只雌羊組成壹個家庭,6~8月份產仔,每胎1仔。 中文學名藏羚羊綱哺乳綱拉丁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亞綱真獸亞綱別稱藏羚、長角羊目偶蹄目分布區域西藏、青海和新疆,西至中印度境內科牛科二名法Tibetan Antelope亞科羚羊亞科界動物界屬藏羚屬門脊索動物門種藏羚羊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又叫灘原羚、灘黃羊等,體形比黃羊稍小,體長大約為110厘米左右,肩高約50厘米,體重約15千克。尾巴較短,不足11厘米。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黃色,並略帶儲石色,喉部、腹部和四肢內側均為白色,臀斑為白色。冬季毛色較淺,略呈棕黃色或乳白色。角長約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壯,近角尖處顯著內彎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對鉤曲,這點與朝內後方彎曲的黃羊角不同。
普氏原羚是我國特產動物,分布於青海、內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甘肅北部、寧夏等地。它壹般棲息在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比較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地帶,從不到達更高的山巒,也不到純戈壁地帶活動,所以被稱為“灘黃羊”。有季節性水平遷移現象,集群活動,冬季成群向南遷移,到植被較豐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方,夏季復又北返。性喜群居,行動迅速而敏捷,疾馳如飛。雖然嗅覺較差,但視覺和聽覺卻很發達,所以十分機警,能夠在大範圍內活動覓食、飲水,也能逃避敵害。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莖、葉為食,冬季則啃食幹草莖和枯葉,忍耐幹旱的能力較強。 中文學名普氏原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學名Procapra przewalskii綱哺乳綱別稱灘黃羊、灘原羚、對角羚目偶蹄目命名時間Buchner, 1891科牛科英文名稱Przewalski's Gazelle亞科羚羊亞科英文名稱Gazelle De Przewalski屬原羚屬界動物界 為中型牛科動物。體重約100~120千克,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95厘米,尾長9~11厘米。頭部似羊也似牛但頭面部略短,耳寬大;頸背具長角,角微向後曲、圓形,角基部具有輪狀橫紋,角尖光滑而尖銳,雄獸角較大身體大部棕黑,背脊有黑色條紋。體毛較粗硬,毛色較深,以黑為主,雜有灰褐色毛。四肢長,略帶紅棕色從頭部形狀可與近緣種相分開。足蹄短鈍結實。糞便呈散堆狀,每次排10粒,
雄性有角,角先向後彎,再向上彎。屬中型牛科動物。雄性黑斑羚有像小豎琴壹樣的角 中文學名高角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學名Aepyceros melampus綱哺乳綱別稱黑斑羚、飛羚目偶蹄目天敵非洲豺、蟒、獵豹、獅科牛科食性主要是灌木樹葉亞科高角羚亞科界動物界屬高角羚屬 狷羚頭體長160~215厘米;尾長30~70厘米;體重116~218千克。
雄性較大。雄性狷羚為深褐色,雌性則為黃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狀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並且向後尖角的長度可達70厘米, 中文學名狷羚亞綱真獸亞綱拉丁學名Alcelaphus buselaphus目偶蹄目英文名Red Hartebeest亞目反芻亞目界動物界科牛科門脊索動物門亞科狷羚亞科亞門脊椎動物亞門族狷羚屬綱哺乳綱種狷羚 白紋牛羚頭體長140~160厘米;尾長30~45厘米;肩高73~94厘米;重量55~80千克。雄性較大。
白紋牛羚體色為巧克力褐色,下腹部為白色,前額到鼻間有壹道白色條紋。白紋牛羚的尾部還有壹塊白色的色斑白紋牛羚的角形似豎琴,呈環繞狀,可達50厘米以上 中文名白紋牛羚綱哺乳綱英文名Bontebok目偶蹄目學名Damaliscus pygargus科牛科分布南非、萊索托亞科狷羚亞科界動物界屬轉角牛羚屬門脊索動物門種白紋牛羚 轉角牛羚頭體長150~205厘米;肩高100~130厘米;尾長40~60厘米;重量75~160千克。
轉角牛羚的毛皮壹般都是銹紅色,黑色的腳部及胸部,並在前額至鼻尖有壹黑帶。角呈豎琴形,並且明顯是環狀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長達70厘米, 中文學名轉角牛羚綱哺乳綱拉丁學名Damaliscus lunatus目偶蹄目分布區域非洲東部和南部科牛科又名塔比羚羊亞科狷羚亞科界動物界屬轉角牛羚屬門脊索動物門種轉角牛羚 眼大似瞪羚,常被誤認為瞪羚,但體形較大,肩高120厘米,體重40千克。身上有壹道黑條,常被誤認為黑斑羚(即高角羚)。體型纖瘦,跑得很快。除了身體側部的黑斑外,其余的地方都是白色的。
天生善跑跳,時速可達94公裏,僅次叉角羚和獵豹。可以說是跳欄冠軍,最高可跳3.5米,最遠可跳10米。它們就是利用這方式來應付它們的頭號天敵——獵豹,以跳躍閃避獵豹的攻擊或擾亂其視線 中文學名跳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文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亞門脊椎動物亞門英文名Springbok綱哺乳綱俗名南非小羚羊目偶蹄目物種命名人及年代Zimmermann,1780科牛科分布非洲南部屬跳羚屬界動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