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電影《後會無期》票房火爆 即興評述

電影《後會無期》票房火爆 即興評述

先說結論,我,僅僅指我,我覺得很糟糕。

我並不會劇透,但我的影評,也許妳們不會喜歡,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我原本也不太想發。

三個年輕人,從大陸的最東邊出發,壹路西行,他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見到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有時候需要壹些黑色幽默與自嘲,需要壹些對世俗的反抗,同時又屈從於世俗,懷有理想的人有時候也要背棄理想,那些我們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虛假的面孔來對待我們自身。

我們行走在路上,可能什麽都不會明白,但我們最終都能抵達目的地。

這是我們這壹代年輕人,內心走過的壹段長路,曾經我們以為心比天高,但是我們最終發現,天永遠比心要高,曾經我們以為終成眷屬,可我們明明又經歷了許多的不得善終。

我們壹度奮力的錘擊現實這堵墻,但最終,我們中的壹些人,總會匍匐在墻下。

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說點兒什麽,做點兒什麽,讓我們發壹些聲音。

這是韓寒壹直以來給人的印象,他就像壹個握著寶劍的我們,所以很多年輕人喜歡韓寒,是因為韓寒在理想與世俗間,努力的幫我們尋找答案。

這壹次,韓寒也試圖將這種情懷體現在膠片上,看這部電影的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喜歡《小時代》,有人說,需要壹部電影來告訴世人,青年人還是需要聲音的,玻璃房子與法式簡餐,並不是我們平凡人的故事,我們需要三個落魄的年輕人,壹同帶著我們上路。

那麽所有這些情懷,我相信韓寒的本意就是用壹部電影去完美的詮釋。

在這些清晰,精致,並且漂亮的空鏡頭,遠景與俯拍之中。

但這些,這些我上面所說的東西,都是文字。

這不是電影。

電影,不是散文。

如果作為敘事詩或者散文,這興許是壹部佳作,但作為電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失望,糟糕,無趣,說教。

我寫到這,無非是在說,我理解韓寒的立意,他的情懷也毫無問題,可落實在膠片上,落實在電影表現上,充滿了說教味道與沈悶的敘事節奏,所以它失敗了。

我並不否認,我也喜歡韓寒,我甚至有他當年簽名的書,上面寫著送給朱炫,我與我的大多數朋友們,都對這部電影寄予希望,我們等著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說,這部電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為韓寒的壹名喜愛者,我也將盡我所能的去分析這種糟糕之處。

我不認為喜歡韓寒,就應該喜歡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認為,韓寒是壹個欣賞這種行為的人。

1、句子到了

時間在這部電影裏看起來幾乎無限的長,它沒有劇烈的沖突,也沒有強烈的動機,他只是壹群人,上路了,他們開車,他們交談。

他們遇見了壹些人,然後他們與這些人交談。

但這種交談又絕非伍迪艾倫式的,它沒有對抗,也沒有觀點,它只是不斷的在下結論,它告訴妳,妳沒有觀過,哪有世界觀,它告訴妳,小孩子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它還說,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這些話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電影中,妳不能只是簡單的讓劇中人如同教書壹樣,直白的念出來。

這些作為主旨,並沒有通過壹個事件來體現,甚至無從討論,只是劇中人坐在車裏,站在街上,他們突然的,直接的,冒出這些句子,這就像妳買了壹本三國誌名人名言,沒有打鬥也沒有轅門射戟,只有他們說過的人生句子,第壹章,劉備:莫以善小而不為。

這種說教對於我們這樣已經有了辨別能力的觀眾看來,是不適的。

我們在觀影的過程中,甚至產生了等句子的念頭,前期營銷植入的大量優美句子,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念出來,賈樟柯與馮紹峰對話,王珞丹與陳柏霖對話,沒有推搡也沒有道具,他們只是面對面站著,妳壹句,我壹句。

句子到了,我聽到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這樣想。

2、沈悶的敘事技巧

文學與編劇最大的不同在於故事本身,而不是語言魅力。

當馮紹峰遇見袁泉時,也許在書中,我們會寫(我會避免劇透),馮紹峰走進了什麽地方,在壹種怎樣的燈光下,看見了袁泉,那壹刻如何如何,隨後袁泉怎樣怎樣,他們來到臺球桌邊,馮紹峰心裏怎樣怎樣,隨後,袁泉說。

但是電影鏡頭中,非常簡單,馮紹峰走進了,兩個人簡單的互動,來到臺球桌邊,袁泉開始說,真的說,沒有任何其他雜質的,壹邊打臺球,壹邊把馮紹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愛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滅,這壹段我認為是將馮紹峰從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時機。

但是卻只有袁泉的念白。

這樣的念白就像有人翻開壹本書,在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麽,然後怎麽了。

這裏面湧動的情緒,對於愛情以及英雄夢的破滅,沒有體現在畫面上。

電影是壹個無法讓妳直白表現人物內心的東西,它需要動作,以及沖突。

我雖然理解了馮紹峰的想法,可我知道,電影僅僅是理解是不夠的,如果我是為了了解這個道理,這件事,我看書就好了。

我看電影,是希望我想看到這裏面的畫面。

相同的情況還出現在鐘漢良的故事裏,鐘漢良就這樣,把頭盔放在車上,說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說完了就是完了,就這樣,導演甚至懶得用壹個閃回去演繹。

這部電影本質不是壹群人在演繹故事,而是壹群人在講故事。

3、角色設定

陳柏霖的角色江河,實在太沈悶,這是壹個幾乎昏睡的角色,實際上沈默的角色不是沒有,但陳柏霖的江河,卻實實在在的沒有發揮,他缺少《藍色大門》時代的靈氣與稚氣,只剩下了別扭。

我知道江河是壹個局促又溫柔的人,可電影大多時候只是通過他的沈默來表現,而他的面部表情幾乎沒有變化,導演在要這個鏡頭時,對演員似乎沒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妳的壹個聊不到壹起的朋友,妳偏偏又要和他踏上壹段悠長的旅途。

妳們尷尬的不知道說什麽好,電影卻在進行。

全篇我覺得就孔連順還挺有意思,他只是個龍套,且是這部電影裏,唯壹的啞巴。

4、散漫

電影裏壹***出現了四個故事,陳喬恩,王珞丹,袁泉,鐘漢良,他們分別是小演員,騙子(或妓女),臺球室老板(多年筆友),熱血驢友。

初期的陳喬恩,大抵是想體現小人物在奮鬥中的無奈,她的幾次錯位設計也很明顯交代了導演的思路,但整個故事,就是從片場的這頭,走到那頭的壹段對話,過於安靜的處理,即便有壹些頗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個故事的無味。

王珞丹是唯壹有互動的故事,出現了陳柏霖與王珞丹在房間裏的互動,這種互動也是全片,唯壹的,讓我們覺得還算是好看的地方,馮紹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這個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袁泉就是臺球室的對話,無味。

鐘漢良引出了衛星,他的那壹段我的夢想是壹顆衛星,本是壹段熱血的演講,即便他的廣東話發音,甚至別有壹番風味,但仍然差強人意,不過最後的翻轉,讓這個故事至少值得有個回念。

我相信四個演員都不是那種不會演戲的演員,但故事本身就是這樣。

這應該是導演的問題。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後就這樣丟了,這簡直是壹個令人發指的別扭。

王珞丹的故事結束後,很長壹段時間,沒有亢奮點,沒有起伏與波瀾,我們追隨著導演的鏡頭,似乎壹直在壹條筆直的,沒有急轉彎也沒有發卡彎的公路上。

什麽叫散漫

就是有壹天,我們去西藏,看見廣闊的天與無窮的海,真的好美。

可讓我們看整整壹個月,我們會覺得痛苦。

因為它只有這些。

5、笑點

很多人說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劇片。

我並不認為韓嶽父是想拍壹部喜劇片,就像我開篇說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懷,他要展現這些情懷,是他的骨架,笑點只是輕松的點綴,這絕不該是喜劇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韓寒的壹些小說,在那些句與句之間,我們總會會心壹笑,回味這用詞的趣味性。

但我們都知道,我們不是在看笑話大王,也不是在看某個喜劇故事。

有人說,那就是荒誕公路片?

荒誕不是段子。

這些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壹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說這些段子本身高明與否,我也不想說,但我明白的是,這些段子原本是服務於故事主題的。

現在卻被當成了主題。

我在微博看見有人數段子,說這是好片子。

如果韓寒的電影是這樣,我無言以對,我並不認為曾經那些在課桌底下看他小說的人,只是為了笑笑。

6、精致的亮點

韓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慮骨架破碎的話,壹些細節是非常戳人的,我們會很喜歡。

那首《女兒國》,我覺得簡直完美。

初期陳喬恩故事中,槍聲與刑場的女學生,富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機鈴聲,而陳柏霖翻譯的時候,臺詞與人物的呼應,這裏面兒有詩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電影中看見這些在專業人士眼中,比較蹩腳的東西的,因為我確實喜歡,但這些東西不能左右整個電影,靈性是細碎的,壹閃即滅的。

溫水煮青蛙並不好,這個層次太簡單,太直白,不夠巧妙。

大概只記得這麽多了。

7、到最後了,說點自己心裏話。

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說捧顯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歡,他們梳理了韓寒的路程,甚至還有樸樹,我也愛樸樹,說實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這部電影打敗《小時代》,因為我喜歡他的立意,但是出來這樣的東西,我會覺得很難堪。

我大概難過的是,這部電影韓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會是壹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為喜歡韓寒,就在這部電影裏尋找各種亮點,段子好笑,鏡頭好,明星漂亮,所以電影好。

我不否認有些人是真的這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