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的理財?
我們每個月領到薪水收入不外乎兩種情況,存起來或者花掉。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很難把薪水收入全部都存起來,
因為我們必須有為了生存下去的花費,這些費用就是「必要支出」,例如房租,水電煤,夥食費。
所以我們應該按自身具體實際情況,收入按比例分配,花費按比例分類。
收入按比例分配,可以遵循「631原則」,
即收入60%作為必要支出的生活費,
30%作為其他支出,可以是娛樂,自我提升等費用支出,
剩下10%作為強制儲蓄的緊急備用金。
而每個月的收入減去必要支出後所剩下的錢,才是我們可以靈活支配的,大概在30%-40%左右。
即使妳想多存點錢,壓縮自己必要的生活費,
長久以來,妳的計劃也會被壹次次地打破,最終放棄整個財務規劃,
因為不合理的分配比例會讓人望而卻步,所以能持續下去的存錢收入分配比例必須按照妳自身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
圖片金額為臺幣,匯率大概為1:5
舉個例子,小林每個月3.5W臺幣的收入,理想狀態下想存下3W臺幣,生活費只花5K臺幣,如果是學生時期的話,勉強還可以執行,
但對於已經出社會的工薪族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
因為每個月除了生活費之外,還有房租水電,給家裏寄錢,貸款社保等費用,最後只能存下9K臺幣。
妳可能覺得「怎麽調整了收入分配之後,反而存錢更少了?」從原來的每個月存3W臺幣變成每個月只能存9K臺幣,少了整整2.1W臺幣。
雖然每個月的存錢效率是降低了,但現實中的費用是必須繳納的,如果我們還是每個月只花5K臺幣生活費的話,估計每天都要吃饅頭才扛得住了。
所以我們要按自身具體實際情況,收入按比例分配,這樣才能有效地持續下去,
而且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消費,讓自己能在存錢和生活質量上找到平衡點,而不是勒緊褲頭過日子。
02. 遵循消費金字塔,花費按類別分類
我們每個月領到收入之後,生活上各方面的支出花費也要合理分類。
因為工薪族基本每個月只會領取壹次壹份的工資,所以我們更要合理地分類花費,以免月初就大手大腳花錢,到了月底就吃土的節奏。
生活花費方面,我們先了解壹個「消費金字塔」的模型。
「消費金字塔」的模型,關鍵在於「先把消費花在真正需要的上面,再來才是購買想要的商品」。
我們每個月的花費大概能分為「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
「固定支出」是那些我們為了生存下去的花費,而且是每個月無論妳有沒有錢都必須繳納的費用,例如房租水電煤,夥食費,房貸等,
這部分的「固定支出」我們在分類的時候會直接劃分到大項裏面,是和其他支出分割開的錢。
「變動支出」是日常生活的購物,讀書進修課程等其他支出費用。
這部分的「變動支出」花多花少就全憑自己的調整了,
如果這個月有大額的支出,例如計劃去旅遊或買筆記本電腦,我們就要先剔除這部分的費用,剩余的費用才自由支配。
沿用上述小林的例子,在生活費1W臺幣裏面再單獨拉出來細分支出。
透過我上面剛剛講的內容,我們會發現,消費必須要先花在生存上,有剩余的額度才能去滿足其他的需要。
遵循消費金字塔,花費按類別分類,就是讓我們可以在「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需要和想要之間得到平衡,
每個月的消費額度應該保持動態平衡,此起彼消的狀態。
03. 應對未知風險的管控
因為工薪族基本每個月只會領取壹次壹份的工資,而且每個月我們都有必須要花費的「固定支出」,
如果月初就把生活費花光,就必須省吃儉用撐到下個月發薪日或者去借錢才能度過這個月剩下的日子。
現在全球的大環境都不景氣的情況下,公司減薪裁員,突然生病,天降意外的事情時有發生。
如果妳是壹個沒有存錢習慣的人,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在消費上,
哪怕某天有什麽急需用錢的情況,無論妳薪水多高,都要等到發薪日才有錢,當下的情況妳還是沒有錢支付。
為了應對和解決這種未來未知的風險,我們就要預先存下壹筆「緊急備用金」。
從每個月的收入中拿出10%作為「緊急備用金」強制儲蓄,
我們存錢的最大目的不是為了能花更多的錢購物,而是降低那些未來未知的風險。
「緊急備用金」就是為了妳突然需要錢的時候可以拿來周轉用的錢!
讓妳的生活可以在不受金錢的影響下繼續運轉,
而這筆錢最少為3-6個月的生活費,平時堅決不使用它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