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姓的起源和分布是什麽
壹、和姓起源
1、傳說為堯時掌管天文律法的羲和之後.據<<元和姓纂>>所載:“羲和,堯時掌管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為氏。”此為後人依神話附會之辭。
2、春秋時期,楚國有卞和,曾找到壹塊玉璞(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假的,以欺君之罪,先後被砍去兩腳.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之下痛哭.楚文王派人取來玉璞,經雕琢果然得到寶玉,稱為“和氏璧”。卞和之後有和氏。
3、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通誌-氏族略>>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素和氏”,為鮮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為白部,故號”素和”,進入中原以後改為漢姓和氏。
二、和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河南省汝南郡,浙江省蕭山縣。
遷徙分布
和氏是壹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壹位,人口約十九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左右。
魏書官氏誌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素和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漢姓“和”。和姓後來在代郡發展成望族,世稱代郡望。通誌氏族略:羲和,堯時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為氏;晉有和徂父,漢有和武;又後魏有和素氏,改為和氏,五代有和凝。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