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倫的最後壹場音樂會
用生命的激情指揮最後壹場音樂會
李鹿是14日回國的。15日、16日,李德倫躺在床上還動不了,17日他就下床坐在椅子上看總譜,開始準備莫紮特G大調協奏曲;還給斯特恩打電話,和他商量著有關事項。
18日下午,在李德倫的執拗下,醫生不得不讓他破例走出醫院去做演出前的排練。天氣很冷,大家給李德倫裏三層、外三層地裹著,用輪椅把他推下去,實行24小時特護。坐著輪椅的李德倫來到世紀劇院的舞臺上。這時斯特恩跟他的兒子小斯特恩正在排加演的節目,壹回頭,看見了李德倫,他壹邊拉著琴,壹邊合著節拍走到李德倫面前,為李德倫演奏。李德倫按捺著激動的心情註視著自己的老朋友,靜靜欣賞他的演奏。琴聲畢,斯特恩走來深情地與李德倫緊緊擁抱。之後,他又捧著李德倫的臉,李德倫扶著斯特恩的胳膊,兩個白發老人淚光閃閃,久久凝望,他們想說的話太多,而這時,什麽也說不出。
休息了壹會兒後,幾人把李德倫攙上了指揮臺,這時大家才發現,李德倫的身體弱得不能再弱了!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他揪心:病成這樣還能演嗎?他的手能舉起來嗎?大家都屏住呼吸看著他。這時,人們對欣賞李德倫的藝術似乎覺得不那麽重要了,比欣賞他的藝術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生命如何與藝術融合產生壹種令人震驚的光芒!
指揮臺上,李德倫的手舉起來了!打下第壹拍時是那麽有力,看上去完全是個身體正常的人。他清晰明了地打著拍子--這個聲部進去,那個聲部出來,把整個樂隊控制在他的指揮棒間,不讓樂隊的聲音太響,不能壓掉斯特恩的獨奏。
這簡直就是個奇跡!幾個醫生在臺下兩眼發直地盯著李德倫,他們弄不懂這裏面是生命的魔力,還是藝術的魔力。
重病中的李德倫,壹點也沒有因為他的病情,而影響他的指揮水平。兩個老人顯得非常默契,都很明白對方想要什麽東西。他們互相用眼神溝通,不說壹句話,達到了大藝術家的那種心靈溝通的無我境界,把整個莫紮特的音樂情感詮釋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不少在場的專家都紛紛盛贊:這才是真正的莫紮特!
李鹿壹邊摁著激烈跳動的胸口註視著父親,壹邊在臺下找攝影師陳雄,她流著淚告訴陳雄說:這可能就是我父親最後壹次排練了,請妳壹定幫忙多拍幾張。陳雄當時本來就心情很激動了,這時聽了李德倫女兒的請求後,淚珠大顆大顆往下掉。在李德倫的全場排練中,陳雄含著淚壹直追拍著李德倫帶病、坐著輪椅指揮的壹張又壹張獨具魅力的照片。樓道裏站滿了各種膚色和不同色彩的頭發、眼睛的觀眾,他們用熱烈的掌聲慶賀兩位老人憑著對音樂的摯愛,在時隔20年後又走到壹起而進行的珠聯璧合的精彩合作。
這場精彩的排練,為李德倫,同時也為所有人都增強了第二天正式演出的信心。
1999年11月19日傍晚,北京世紀劇場門前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等著壹場將在世界音樂史上產生特殊意義的演奏會。有票的人持票等待顯示出壹種幸運的感覺;沒票的人在尋找有人退票的機遇。誰都想親眼看看兩位老人的世紀絕響呀。
世紀劇場的大幕徐徐拉開了。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既以主持人的身份,同時也以兩位老人的朋友的身份登臺亮相,宣布了上半場的開始。他用嫻熟的中、英語言,幽默的表演風格,讓所有中外觀眾都領略到了中國音樂舞臺在20年後的深刻變化。接著,20年前的三位為斯特恩作過演奏表演的少年--王健、徐惟玲和潘淳上臺了,經過20年的變遷,他們都已成為成熟的演奏家,他們演奏了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
接下來下半場開始了。英若誠向觀眾報幕並作介紹後,李德倫坐著輪椅被兩個年輕人推上舞臺。這兩個年輕人壹個是余隆,壹個是李德倫愛若掌珠的外孫科民。整個劇場剎那間掌聲雷動。
這時青年指揮家李心草、楊陽從另壹側跑上舞臺換下余隆和科民,然後他們又把李德倫攙扶到指揮臺上。斯特恩步履從容地走上了臺,全場再次掌聲雷鳴。
斯特恩已把弓搭在弦上,全場觀眾,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震撼人心的音樂從這位80高齡老者的肩胛轟隆隆地滾過來,從他的手指間脆生生地流出來。斯特恩向李德倫遞來壹個牽動人心的眼神,李德倫的指揮棒有力地舉起了,整個世紀劇院響起了令星移鬥轉的旋律,令花開蝶舞的音韻。那壹瞬間,臺下觀眾流淚了,臺上演奏人員眼睛模糊了,人們為斯特恩美妙絕倫的演奏而沈醉,更為李德倫氣勢恢宏的指揮而昂奮。
演出結束,整個舞臺都被鮮花淹沒了,臺下掌聲經久不息。
無疑這場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令人痛憾的是,從此以後,李德倫果真就像他女兒所預料的那樣,再也沒有在舞臺上出現。
2001年9月23日,斯特恩逝世;
2001年10月19日,李德倫逝世……
歷史用自豪和淚水永遠銘記著:1999年11月19日,李德倫與斯特恩合作奏起了世紀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