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古代中日關系(有具體事例)

古代中日關系(有具體事例)

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之前,古代中日關系是不友好的。

事例:

1840年鴉片戰爭的戰敗,迫使清王朝與英國之間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沒有被中國人接受的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卻在日本卻引起了強烈反響,日本人從鴉片戰爭中得到教訓,開始註意到“洋學”的價值。

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自救自強”的第壹步,壹步壹個腳印地開始了國家近代化的進程。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在中國人還沒有意識到近代民族主義之際,日本的民族主義已經開始膨脹,並且很快達到了1874年的“出兵臺灣”、開始鼓勵進行對外擴張的地步。

“出兵臺灣”是近代日本第壹次出兵海外,也是“最初的踐踏清朝主權的事件”。它說明,日本民族主義的膨脹必然導致日本向外進行軍事侵略擴張,而其侵略擴張的矛頭首先就會指向以中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傳統東亞地區國際秩序。昔日的學生變成今日的強敵,日本的侵略極大地刺激了清王朝。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田中角榮、福田糾夫等中日兩國老壹輩領導人,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結束了戰後兩國不友好、不往來的局面,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把中日關系拉回到和平與合作的軌道上來。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不僅是對亞洲和世界和平的貢獻,也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條約》簽訂兩個月後,中***十壹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正式開啟。

盡管由於領土和歷史問題,中日雙方齟齬不斷,但與反全球化潮流和貿易保護主義給國際秩序帶來的威脅相比,與兩國關系的大方向和未來相比,孰輕孰重,中日兩國民眾和政府都能看得清楚。這才是安倍訪華,中日關系回暖得以實現的真正原因。

擴展資料:

中日關系出現轉機,無論對中國還是對日本,都是難得的機遇。

理解改善中日關系的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中日關系不是簡單的雙邊關系。中國和日本同為亞洲的重要國家,又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在亞太和世界事務中***同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處理好中日關系十分重要,其意義已遠超雙邊的範疇。

2、互惠***贏,前景廣闊。壹旦雙方由競爭對手轉變為更好的合作夥伴,可以在市場與技術優勢互補的基礎上,開拓更加廣泛的合作領域,如第三方市場合作。

中國有強大的加工、制造能力,日本有先進的管理能力和科學技術,壹旦在國際市場相遇,競爭不可避免。如果壹味針尖對麥芒,勢必兩敗俱傷,不僅使雙方企業受損,還會降低服務水平和質量。

3、***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由貿易體制和世貿組織規則。近兩年來,美國壹邊在國際事務中“退群”,壹邊推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僅給現有的國際貿易秩序帶來沖擊,對中國和日本的利益造成傷害,還嚴重擾亂了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

中國和日本作為多邊貿易體制的受益者和維護者,完全有理由聯起手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通過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與多邊機制,***同建立和維護開放型的世界經濟體制。

人民網--中日關系:與歷史相比,未來更大

人民網--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與近代中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