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大跳水,國內油價會怎麽樣?
美國著名外交家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經說過:“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
2020年3月9日,國際原油市場面對突如其來的集體“跳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壹度大跌31%,原油價格降至32.14美元/桶;美國WTI原油期貨最大跌幅達33%,原油價降至27.59美元/桶。但在隨後的3月11日,經歷突然暴跌的美股市場反彈回升,原油價格得以穩定。而如此大起大落的油價波動則源於3月6日的壹場石油大壕之間的談判。
基於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導致全球經濟呈現下滑趨勢,當中就包括因全國停工及消費因素導致石油延伸產品的需求量出現下滑情況。為保證原油價格穩定,OPEC+在3月6日下午的壹場第8次“OPEC+”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減產商議,旨在縮減原油供給保證穩定的原油價格,但俄羅斯拒絕了這項提議,最終談判破裂。在3月9日OPEC開始對出口原油進行“打折大促銷”,試圖通過石油開采成本差來迫使俄羅斯接受減產協議,因此就造成國際原油市場股票集體跳水的狀況出現。這是繼2014年美國沙特石油戰爭後,原油價格首次跌破30美金/桶。
不得不說,這就是石油大壕之間的戰爭,以千億乃至萬億計的戰爭成本。但回歸到我們的本土環境,中國是世界上原油進口最大的國家,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19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為50572萬噸,同比增長9.5%;但實際上,中國的石油產量同樣不低,在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中提到,2019年中國原油產量扭轉連續三年下降勢頭,達1.91億噸,同比增幅為1.1%。
但基於國內石油質量和開采難度帶來的高成本,進口原油更能滿足國內的市場經濟性,加上國內龐大的消費體系,因此也推動中國成為全球原油進口量第壹的國家,這也意味著國際油價動蕩對國內市場同樣有著巨大的影響。雖目前國際原油形勢並不穩定,但假設此次沙特執意要打石油價格戰,對於與石油衍生產物緊密掛鉤的汽車行業會受到什麽影響?OPEC“以本傷人”的背後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好處?
每逢國際油價出現大波動時,國內消費者最關註的莫過於國內燃油價格的變化,畢竟與原油產物相關且對我們生活影響最明顯的就是燃油問題。那麽此次油價波動,會否影響到國內燃油價格走向呢?很顯然是壹定的,但相對的,實際影響卻沒我們想象中那麽大。
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中國作為原油進口大國,如果直面原油價格浮動而對國內相關產業進行直接調控,將會受到相當巨大的影響,當中存在的巨大不穩定性會使國內經濟出現巨大的波動。所以國內對於原油延伸原料價格存在相應的調控機制,而與燃油價格相對應的,就是成品油調價原則。
在成品油調價原則中提到: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首先這就保證了國內油價不會因國際油價大幅波動而受到波及,但同時又保持著國際的原油價格平均走勢,有力保證國內油價走勢平穩,對於我們的好處是免於面對突然暴漲或暴跌的燃油成本。而此次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在某程度上會對國內燃油價格造成壹定的影響,不過實際影響有多少,就看這場戰爭的持續時間和雙方究竟能將原油價格打壓到什麽程度。
不過以昨天美股大幅反彈的情況來看,接下來的原油價格走向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此次沙特持續執行價格策略,會對我國的燃油價格有什麽影響呢?這點可以參考2014年美國和沙特進行石油戰爭時,國內的油價調整壹覽表。
由此可見,即便原油價格壹跌再跌,但燃油價格調控幅度都不會太大,所以對於個人用車而言,這種影響變化帶來的感覺不會太過明顯;但相對的,對於各類出行和運輸業來說,這種好處對於它們而言會明顯壹些。與此同時,與原油衍生原料有著密切關系的汽車制造業也會受此影響。
石油的衍生原料非常多,多到可以覆蓋我們的全方位生活,例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被炒得火熱的醫用口罩,其中的核心材料-熔噴布就是通過石油衍生原料而來的產物。還有我們平時能看到的塑料、身上穿的錦綸、腈綸衣服、路上鋪的瀝青、家裏燒的燃氣,就連嘴裏嚼的口香糖都源於石油衍生的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原料。可以說石油在全面覆蓋我們的生活,這也意味著石油原料也是大量的制造業的依賴。
在壹輛汽車裏,除了金屬和真皮外,極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源於石油制品,例如汽車前保險杠所用的膠板就是由聚丙烯而來的塑料,還有車輛的隔音材料、車內的塑料板、人造革等零部件的原料都是石油衍生物。而隨著原油價格變動,也意味著供應商的零部件制造成本在變動。
但基於新冠疫情影響,延期復工導致供應商產能出現斷層,零部件供不應求的情況越加明顯,加上在去年原已萎靡的市場情況,在最近壹年裏,汽車供應商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有不少供應商都處於奔潰的邊緣。但如果此次原油價格戰能持續進行,對於供應商而言是壹次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某程度上能給他們帶來壹絲喘息的機會,而且如果供應商們能夠扛過此次國內的新冠疫情影響,在下半年或許會迎來另壹波反彈崛起的機會。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4.28萬億元,2020年預計達到4.61萬億元,且成逐年上漲態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擁有大小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3000多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超過10萬家的中小汽配生產企業。而且根據2019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顯示,中國以7家上榜居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後,位列全球第四。可以說,在核心零部件領域、美、日、德三國基本壟斷整個汽車產業鏈核心部分。
這就意味著中國零部件產能對於全球市場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且隨著疫情影響,如今國內零部件供應商產能問題已經對海外國家造成相應的影響。根據巴西汽車制造商協會Anfavea表示,由於來自中國的零部件缺乏,巴西汽車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4月份停產。由此可見,中國汽車供應商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失去中國零部件供給,意味著全球汽車市場可能會面臨汽車停供問題,但這也正反映了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另壹個機遇。
目前國內的疫情已經逐步受到控制,各地企業也逐漸復工,制造業產能也會逐漸恢復。在短時間內,國內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情況,尤其是對於汽車行業而言,這種情況將刺激市場獲得進壹步反彈,但基於去年的市場形勢看,這種報復性消費行為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因此也只能說為車企們贏得壹次“疫後補償”的機會,但在消費回復平靜時,這些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的出路在哪呢?海外市場或許是它們的出路。
從時間來看,如今國內疫情穩定,但國外疫情卻在進壹步蔓延,這就意味著國外的生產企業極可能會如我們之前壹般,進入停擺階段,因此也將形成產能斷層;而這個斷層很可能會由產能已經恢復的中國制造業來彌補,這也為國內的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帶來更巨大的出口商機,而原油價格下跌,也將會為它們帶來更多的原料儲備。
從預期來看,若價格戰持續執行,燃油價格下調是遲早的事。而相對的,這對於新能源汽車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壹個好消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油價降低意味著燃油車的出行成本將得到下降,雖然國內有“地板價”限制,但隨著出行成本差距縮小,新能源車的核心優勢將進壹步縮減,這也可能激發投資者的恐慌性拋售新能源汽車股票,造成新能源汽車股價下跌。
而在最近,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車企在布局號稱“萬億”的中國新能源氣場,當中就包含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豐田、福特等知名車企,如果在此次的石油戰中因為燃油價格下跌而因此投資者的恐慌,那對於這些車企而言無疑是相當沈重的打擊。而且對於現在的國內那些靠融資起家的造車新勢力來說,這無疑是壹波致命打擊。
石油之所以能被稱為液體黃金,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有著極高的利用價值,其衍生產物能夠串聯在全球經濟命脈中,因此它的價格高低也在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向。但對於我們這樣壹個原油進口大國而言,穩定的原油進口量才是關鍵所在,因此也有了之前的中俄石油供應協議和與伊拉克用鐵路換石油的舉動。不過對於與石油產物緊密相連的汽車行業而言,原油價格的浮動對於它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帶來的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打擊。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