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梁秋實《過年》全文

梁秋實《過年》全文

全文:

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除夕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這對於壹個習於早睡的孩子是壹種煎熬。前庭後院掛滿了燈籠,又是宮燈,又是紗燈,燭光輝煌,地上鋪了芝麻稭兒,踩上去咯咯吱吱響,這壹切當然有趣,可是寒風凜冽,吹得小臉兒通紅,也就很不舒服。

炕桌上呼盧喝雉,沒有孩子的份。壓歲錢不是白拿,要叩頭如搗蒜。大廳上供著祖先的影像,長輩指點曰:“這是妳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雖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領略慎終追遠的意義。

“姑娘愛花小子要炮……”我卻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腳子。別人放鞭炮,我躲在屋裏捂著耳朵。每人分壹包雜拌兒,哼,看那桃脯、蜜棗沾上的壹層灰塵,怎好往嘴裏送?年夜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大年初幾不動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實上即是大鍋菜。

大鍋的燉肉,加上粉絲是壹味,加上蘑菇又是壹味;大鍋的燉雞,加上冬筍是壹味,加上番薯又是壹味,都放在特大號的鍋、罐子、盆子裏,此後隨取隨吃,大概歷十余日不得罄,事實上是天天打掃剩菜。滿缸的饅頭,滿缸的腌白菜,滿缸的鹹疙瘩,不知道什麽時候才可以見底。

芥末堆兒、素面筋、十香菜比較地受歡迎。除夕夜,壹交子時,煮餑餑端上來了。我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胡亂吃兩個,倒頭便睡,不知東方之既白。

出處:出自現代作家梁秋實的《過年》。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縣(今杭州)人,出生於北京,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壹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

壹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他是中國國家社會黨黨員,否認文學有階級性。早期梁實秋專註於文學批評,曾委婉的斥過冰心散文,堅持將描寫與表達抽象的永恒不變的人性作為文學藝術的文學觀。

批評魯迅翻譯外國作品的“硬譯”,不同意魯迅翻譯和主張的蘇俄“文藝政策”,主張“文學無階級”,不主張把文學當作政治的工具,反對思想統壹,要求思想自由。這期間和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

梁實秋曾被魯迅先生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走狗”,毛澤東也曾把他定為“為資產階級文學服務的代表人物”。從1927年到1936年,論戰持續了八年之久。1936年10月19日魯迅不幸逝世,對壘式論戰也自然結束。

百度百科-梁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