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墊船
蘇聯解體後,舉國財富皆被西方和寡頭掠奪,諸如野牛船、航母這壹類的在過去價值極高的武器在壹瞬之間就變得毫無價值。因此,中國當年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引進了許多的技術,這並不假。但是,問題就在於,技術是否適合中國,用這些技術生產出來的各種武器裝備是否適合中國軍隊。
瓦良格號自身的戰鬥力超群
而這其中,壹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遼寧號。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是壹艘建成度達70%的航母,整體設計已經定型,其與美國航母最明顯的區別之壹便是254枚導彈。曾有個笑話如此形容美式和蘇式航母的區別:帶上艦載機美式航母可以壹艘打兩艘蘇式航母,去掉艦載機蘇式航母可以壹艘打十艘美式航母。雖然這則笑話有點誇張,但是也能夠說明瓦良格號自身火力之強,強到了完全可以不稱其為航母,而是導彈巡洋艦了。
國情不同,武器裝備也有所不同
這與中國的國情無疑是非常不適應的,艦載機才是未來航母的發展方向,給航母配備大量導彈是蘇聯人針對冷戰,以美國為假想敵而做出的決定。而野牛氣墊船與瓦良格號也有類似之處,是蘇聯針對歐洲的環境所設計的壹款快速登陸艇,噸位達550噸,假想敵是中西歐國家。而中國所面臨的海上威脅主要集中在島嶼爭奪上,野牛氣墊船並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
氣墊艇是最適合海上快速機動的裝備
另外,中國方面只向烏克蘭采購了4艘氣墊船,其中2艘為在國內建造,這也是國內只建造了兩艘的原因所在。這與引進外國技術後任意建造武器是有區別的,引進的技術壹般都是當時的中國特別需要的技術,引進時都支付了極高的代價;而武器裝備則不然,完整的武器裝備可以根據中國的需求做出壹定的改進,但是不可能盡善盡美到中方完全滿意,且建造數量都會有壹個上限。
側衛系列在中國得到了發揚光大
野牛氣墊艇其實更類似蘇-27戰鬥機,是中國軍工領域為了打開思路、借鑒先進技術所引進的壹款武器裝備。蘇-27在引入國內後進行國產化,衍生出了殲-11、殲-15和殲-16這三款戰機;而野牛氣墊艇在引入國內後,軍工系統也對其所擁有的技術進行了吸收和消化,建造出了726型氣墊艇。這款裝備較野馬來說稍小,但是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在島嶼爭奪戰鬥中優勢較野馬來說更大。
軍事裝備不自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可以看出,中國不像是埃及或者阿根廷,軍隊主力武器裝備基本完全依賴外國,而是會在外國的先進武器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和進步,再根據中國自身的國情作出適當的改進。野馬雖然只建造了2艘,但是中國人從烏克蘭獲得的並不僅僅是4艘野馬,而是壹整套參與了建造野馬氣墊艇的技術人員,是中國自身氣墊艇研發體系的升級和進步。能看到這壹點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