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牢度怎麽處理
色牢度是指紡織品的顏色對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各種作用的抵抗力。根據試樣的變色和未染色貼襯織物的沾色來評定牢度等級。紡織品色牢度測試是紡織品內在質量測試中壹項常規檢測項目。大部分出口紡織品對色牢度都有明確的牢度等級要求。但是由於紡織品檢驗長期以來存在“重外觀輕內在”的傳統做法,沒有給予紡織品內在質量以充分的重視,出口紡織品的檢驗以外觀為主出具相關單證,其內在質量的抽驗率遠遠低於外觀檢驗,甚至不檢測即放行出口。近年來,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紡織品的內在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涉及到紡織品安全、環保的項目。如果這種現狀沒有改觀,將會影響到紡織品的出口,制約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壹些發達國家構築的“綠色壁壘”,使我國擴大紡織品出口的主要障礙以產品質量的環保指標和安全認證為主。如Oeko-Tex Standar 100就把紡織品色牢度檢測項目列為安全項目,實行強制性檢測。
染色牢度本身並不是壹個致癌因素,它之所以會出現在Oeko-Tex Standard標準中,是鑒於染料的急性毒性LD 50>2000mg/kg為低毒性物質,應持久地固著在織物上,不能轉移到人體上而造成傷害,因此需要壹個牢度標準。我國紡織產品的國家標準與Oeko-Tex Standard 100標準相比較,色牢度技術指標普遍偏低,如果以O eko-Texstandard 100標準為考核依據,很多產品可能難以以合格品出口,這對我國紡織品內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修改後的新《商檢法》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確表明檢驗檢疫的重點內容是涉及安全衛生、環保、反欺詐方面的檢測內容。紡織品色牢度檢測項目就屬於“衛生、環保、反欺詐”範疇。因此,出口紡織品色牢度測試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作為紡織品生產企業應采取相應措施,提高認識,加強技術力量,保證紡織品色牢度質量,避免生產的紡織品不能出口或退貨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