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方案出爐復牌壹字板!“凈殼”知多少 收好這份名單
據統計,2018年四季度以來,總計有霞客環保、聖陽股份、***達電聲、ST慧球、ST新梅5家公司拋出借殼方案,均是以定價方式發行,折價率均為90%。
這5家公司均為民營企業。其中,***達電聲、ST慧球兩家公司在重組過程中並未停牌,直接拋出了重組方案;ST新梅也僅僅停牌2天就把預案發出了,節奏真是越來越快。
“即便有鎖定期,定價發行的套利空間還是存在的,這就給了市場炒作的動力。”有私募人士表示。據記者統計近期這5個借殼案例發現,除了ST慧球股價出現了明顯的漲幅外,其他幾家公司的股價還算平靜,目前ST新梅、***達電聲的漲幅在30%左右,霞客環保漲幅在5%左右,聖陽股份甚至出現了輕微的破發現象。
“凈殼”知多少
都說好殼難尋,到底啥是好殼呢?
有市場人士說,負債輕,市值又不大,公司主營業務收益又不太好,需要補血的,就算比較幹凈的殼了,這樣能夠減少並購方重組過程中各項成本,還能較少稀釋其權益。
以最新的ST新梅為例,公司目前總市值22.85億元,2018年三季報中資產負債率13.53%,每股收益-0.0172元,每股凈資產0.99元。公司這兩年的總營收也不太理想,2017年、2018年三季報的數據分別為4592萬元、2781萬元。
參照ST新梅,再放寬點條件,再剔除創業板公司,以公司總市值25億元以下,2018年三季報、2017年年報中,資產負債率均低於15%,每股凈資產高於0.9元,每股收益小於0.2元的公司匯總了壹下,***13家,其中還包括ST新梅,再剔除國資背景的公司外,僅剩了8家。
尋找“殼”資源
其實,凈殼僅是壹個參考標準,未來變數還是很大的。不過,市場上還有另壹類公司也頗受收購方青睞,就是重組“卷土重來”概念。
有市場人士表示,曾經啟動過資產重組,但以失敗告終,同時近期沒有遭到處罰或者違規,這壹類的非國企的公司也容易被收購方捕獲。
記者按圖索驥,剔除創業板公司後,尋找了壹批上市3年以上,總市值在25億元內,2年內曾經重組,但以失敗告終,未曾收到立案調查,實際控制人非國資的上市公司。
值得壹提的是,在這個範圍內就有公司此前的重組目的就是借殼上市,如通達動力、恒基達鑫。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借殼方案出爐復牌壹字板 炒殼資源概念要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