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是什麽時候寫的
壹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長趙恒惕再次通緝毛澤東。毛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是離長沙時所作。
年代:現當代
作者:毛澤東
作品:沁園春
內容:長沙(1925)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註釋:
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橘子洲:在長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學少年:毛澤東於壹九壹三年至壹九壹八年就讀於湖南第壹師範學校。壹九壹八年毛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遒(qiu2):強勁。
遏(e4):阻止。
題解:
壹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長趙恒惕再次通緝毛澤東。毛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是離長沙時所作。
賞析
萬山紅遍 壹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壹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壹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壹。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壹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壹個高遠的深秋境界裏。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壹重重山,壹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壹抹,暈染得壹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裏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裏,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壹幅立體的寥廓萬裏、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裏”(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壹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
風華正茂 壹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壹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壹帶散步,遊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壹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於1925年深秋。大約是在毛澤東同誌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誌從1911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壹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壹座又壹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裏,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誌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壹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繡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沈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壹時期,毛澤東同誌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這個背景,有助於我們進壹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 壹腔拿雲心事
“少年心事當拿雲。”(李賀《致酒行》) 詩人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遊”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達了壹代革命青年的淩雲壯誌。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壹種解釋認為“擊水”為遊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壹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於“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裏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裏,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誌豪情。使人讀後仿佛聽到了壹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壹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壹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壹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