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長安福特銳際:聊聊我對這臺運動型SUV的看法
提起福特銳際(Escape)的名字,我們可能感到陌生,很多朋友可能會認為它是福特全新的車系,其實這個觀點並不完全正確。銳際這款車可以理解為翼虎的第四代車型,但在中國市場,銳際將會與翼虎同堂銷售。
銳際的車身尺寸並不大,外廊尺寸為4585*1882*1688mm。相比同價位的競品,銳際的整個造型明顯更加年輕運動,甚至有些像兩廂福克斯的加大版,特別是我們拿到的ST-Line版本,充滿戰鬥氣息。全系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官方給出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7.5秒,動力水準十分強勁。我們從參數上可以得出壹個結論:這是壹臺極具動感的緊湊型SUV。
經過壹天的試駕體驗之後,我想與大家分享壹些我對這臺車的理解,它的哪些方面是我喜歡的,哪些是我認為可以做得更好的。
從我喜歡它的方面聊起吧。
首先是外觀設計得很漂亮,我可以給銳際打很高的分數。是在許多細節之處,設計師花了不少心思去提升車子的質感,出來的效果非常不錯,甚至能看到豪車的影子。
看到這顆大燈組,請告訴我,妳想到了哪壹款豪車?我是想到了保時捷的Macan。圓潤的水滴狀流線型大燈組,遠近燈光均為LED光源,回旋鏢式日間行車燈,看起來不僅運動,還營造出高價值感,很精致。
銳際的前臉在傳統的“馬丁臉”基礎上做了改進,進壹步加大了進氣格柵的尺寸,中網呈蜂窩狀。ST-Line版本車型將福特車標移至中網上方,相比普通版本,它的整體感更強,給人更猛烈的視覺沖擊。
銳際的整個側面非常有意思,它摒棄了福特家族常用的硬朗線條,而改為運用更多的曲面、弧線元素,特別是車門的下半部分,整個“凹”了進去,將環境光影倒映在車身上,出來的效果非常獨特。
車內的皮質部分加入紅色的縫線,配以平底型方向盤,銳際很善於挑起人的駕駛欲望,作為壹臺運動型SUV,它所營造的運動氛圍是值得稱贊的。
大面積使用真皮材質,中控臺以及座椅等地方更是加入了類似alcantara的翻毛皮材質,縫線做工整齊,很能給人好感。
12.3英寸中控屏顯示非常清晰,色彩很討好眼球。搭載福特與百度所聯合開發的SYNC+系統,支持車聯網功能,不僅觸控的反應很快,還支持“妳好福特”語音操作。
儀表盤采用液晶顯示方式,可以顯示非常多的數據,清晰易讀。車內主動安全配置水準較高,支持包括胎壓檢測AEB感應制動、車道保持以及防碰撞預警功能在內的Co-Pilot?360系統。ACC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讓高速行車很舒暢。
這臺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82千瓦,最高扭矩為393牛米,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數據,在同價位之中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實際體驗同樣很驚人,只要敢踩油門,車子就會非常迅速地沖出去。
頂配版車型搭載AWD四驅系統,以前驅為主,當有需求時,後橋最高可分配到50%的動力輸出,足夠我們應對爛路行駛。
總體而言,銳際的綜合表現已經非常不錯。
我覺得它在哪方面有不足之處?
我覺得它的不足圍繞在“運動”壹詞上。
銳際作為壹臺運動型SUV,它的“運動”缺少了壹些靈魂。我們參考同樣以運動著稱的馬自達、前些時間的本田車型,它們的產品始終對坐在駕駛席的人有著特殊的照顧,例如傾斜的中控屏、易用的機械檔把、機械轉速表等等,這些配置理應是運動型車的標配。
而福特銳際似乎要擺脫這些“標配”的束縛,它換上了占用空間更小的旋鈕式檔把,方向盤後保留換擋撥片(ST-Line車型)。液晶儀表雖然不像傳統的機械儀表那樣有儀式感,但它的易用性和實用性明顯領先於機械儀表壹個時代。
能夠顯示更加豐富的內容,對日常的駕駛而言會更加方便和輕松。並且現在2020年已該進入數字時代,幾乎現在除了特別廉價的新車,都開始大面積裝備上了液晶儀表盤。如果銳際保留了機械儀表,雖然更有運動的氛圍,但是不是與時代有所脫節?
同樣,這臺8AT變速箱的換擋節奏也差強人意,稱不上是壹臺換擋很快的變速箱,但保持著高水準的換擋平順性,可以說調教得非常“居家”,不再像家裏的年輕小夥“福克斯”那樣每壹次換擋都迅猛、帶著沖擊力,試探著讓妳開得更快;銳際只會在背後告訴妳:我雖然有著強大的動力輸出,但我不適合快節奏去駕駛。
底盤調教同樣如此,軟硬適中,路感也被隔絕掉很大壹部分,經過大顛簸式懸架會比較柔和地化解掉沖擊,給人壹種很有高級感的韌性。路面的細碎振動已經不會對車內構成滋擾,但對於駕駛員來說,它也意味著大部分路面信息被屏蔽掉了。
試駕總結
福特銳際,很明顯,它想給駕駛者帶來運動的駕駛感受,但不得不面對壓力,向舒適性和實用性妥協。它的“運動”並不純粹。但轉念壹想,中國消費者真的需要壹臺純粹的運動嗎?好像並不是。
馬自達CX-4、CX-5,主打操控和駕駛樂趣,哪怕它做到了“人馬壹體”的駕駛體驗,但中國消費者好像依然不買賬,因為操控不是主要需求。中國消費者真正喜歡什麽樣的車型?顏值高,排量大,乘坐舒適,性價比高。從這個角度看,福特銳際似乎又真的太了解中國消費者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