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將發生的科技圈大事兒都給妳安排好了
7月將會有以下 科技 新品與大家見面:
6月6日,工信部已經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這代表我國的5G時代正式開啟。
隨後,中興手機官方在微博宣布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版將在下個月正式開售。
近日,iQOO手機官方公布了全新機型iQOO Neo。現在,該機已經在vivo官網開啟預約,***有兩種配色可選,據悉該機將在7月2日正式發布。
小米雷軍親自官宣小米將推出全新產品線CC系列,並且該機即將在7月2日正式服發布。現在雷軍又在微博上爆出小米CC手機的相關配置信息,即擁有3200萬超質感自拍相機。
根據早前消息,小米CC定位於拍照手機,此次發布的手機有兩款,壹款名為小米CC9,另壹款名為小米CC9美圖定制版,分別代號為小王子和小仙女。
其他硬件配置上,小米CC並沒有泄露太多消息,搭載水滴屏幕。如後置三攝采用豎排造型,據傳還會具備防水功能,或將搭載驍龍730處理器和配備4000毫安時電池,預計6+128GB標配的售價為2599元。
最後,小米CC系列將於7月2日晚7點,在北京的“水立方”正式發布。
日前,曾有媒體報道稱vivo正在籌備在印度市場發布全新的手機——vivo Z1 Pro。現在,vivo在印度正式宣布將在7月3日正式推出該款手機。
日前,據網絡消息人士ZACKBUKS 聲稱,索尼有可能在 7 月 9 日在日本推出兩款采用 21:9 屏幕的 Xperia 新機。
另外,還有報道稱索尼或正在開發壹款針對日本本土市場的旗艦新機。該機有望采用 LCD 面板,而不是 Xperia 1 那樣的 OLED 屏幕,但同樣會基於強大的高通驍龍 855 平臺。
不過壹張新諜照表明,索尼有望為 Xperia 智能機帶來全新的後置三攝方案。至於上述即將推出的設備(候選)中哪個才是旗艦,目前暫不得而知。
與 Xperia 1 不同,諜照中的這款設備將鏡頭模組、LED 閃光燈、激光自動對焦都豎直安排到了左上角,且圖片中看不到後置指紋傳感器(猜測會放到機身側面、或采用屏下方案)。
早在5月,就有媒體爆料稱摩托羅拉將會發布壹款One系列的新機,型號為——One Action。隨後,有外媒放出了One Action最新的官方渲染圖。
該機的後置相機放置在背部左上角,采用了後置三攝的方案,據此前的爆料顯示應該是主攝+長焦+廣角的組合;依然采用了後置式的指紋識別方案,被繼續延用LOGO與指紋二合壹的設計。
據外媒報道,這款由華碩新壹代電競旗艦ROG Phone預計將會在7月23日在北京發布,起售價可能會在20000新臺幣(約為4399元人民幣)左右。
日前,有媒體表示從華為終端內部人士獲悉,華為將在下月發布壹款全新PC產品,目前該消息並未得到官方確認。
不過,目前此次新品具體命名還無從得知,該消息也未能得到官方確認。
再來看看7月 科技 圈還有哪些熱門事件:
上月4日,百度正式宣布“Baidu Create 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將於7月3日-4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目前,百度已經開放了官網購票通道。
除此之外,谷歌相冊增加了“從雲端上傳”的功能。這項功能允許用戶手動選擇雲端硬盤中的照片和視頻導入到照片中。
七月份之後,雲端硬盤中的“Google相冊”文件夾將不再自動更新。這裏還是建議大家把壹些重要的照片資料手動備份壹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早在今年4月18日,亞馬遜中國確認,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亞馬遜中國還指出,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亞馬遜將與所有賣家緊密合作,完成後續交接事宜,以確保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同時,此次調整中受到影響的賣家如希望繼續與亞馬遜合作並拓展全球市場,可以聯絡亞馬遜全球開店團隊獲得幫助。
根據早前消息,亞馬遜預計將關閉物流中心,並在未來90天內逐步減少對中國商戶的支持。
另據《中國經營報》消息,亞馬遜中國區總裁張文翊將離職。美籍華裔張文翊於2013年5月加入亞馬遜,擔任全球副總裁,2016年4月接任亞馬遜中國新任總裁,全面接管亞馬遜中國的電商業務以及Kindle在華業務。
據了解,亞馬遜進入中國已經有15年時間,曾在2008年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5.4%,但隨著淘寶、京東等本土電商的迅速崛起,亞馬遜的增長開始乏力。如今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即便在跨境電商領域,亞馬遜也是面臨巨大挑戰。
艾媒咨詢剛剛發布的《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網易考拉以27.1%的市場份額占據榜首,天貓國際和海囤全球分別以24.0%以及13.2%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至於亞馬遜海外購市場份額則僅為6.0%左右。
另外,有媒體報道稱,當前亞馬遜中國運營團隊已經從2000多人壓縮到不足1000人,總體人員下降超過50%。同時,倉庫面積也比2016年減少50%,2018年底壓縮成只剩北京、昆山和廣州三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