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明天來臨的作者簡介
2007年1月30日,謝爾頓在洛杉磯逝世,享年89歲。他是世界上唯壹集奧斯卡獎、托尼獎和愛倫·坡獎於壹身的作家,前17本小說全部登上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記載,他是世界上被翻譯得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譯成51種語言,引介到18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總銷量超過3億冊。 上個世紀90年代,譯林出版社最早把巴謝爾頓的作品介紹到中國,為國人打開壹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如今斯人已逝,當明天不再來臨,重讀這些傑作應當是我們最好的紀念。 西德尼·謝爾頓(1917~2007),生於美國芝加哥平民家庭,高中畢業後入西北大學,因貧困輟學。此後,為“留下人生的印記”,他曾去紐約寫過歌詞,又去好萊塢撰寫電影劇本。二戰後參加空軍,數月後因健康問題退伍,去紐約創作音樂劇。1969年,50多歲的謝爾頓開始嘗試小說創作,“探索人類情感和行為動機”。1970年,他的長篇處女作《裸臉》問世,次年獲得“愛倫·坡”獎提名和《紐約時報》最佳小說獎。
從此,他開始為人所知,幾年每隔幾年都要發表壹部長篇小說,***計18部,其中許多作品名列暢銷榜首。他還創作過20多部電影劇本、250部電視劇本和幾部舞臺劇,曾獲托尼獎和奧斯卡獎。他的小說曾被譯成 51種文字,遍布180多個國家(此記錄列入1997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全球總銷量逾3億冊。2007年1月30日,謝爾頓在洛杉磯病逝。 從事小說寫作之前,謝爾頓在音樂、電影和電視界也從事過寫作工作,他還做過導演和制片人。
謝爾頓替百老匯寫過幾部音樂劇作品。其中,憑借《紅發人》,謝爾頓獲得音樂劇最高榮譽獎托尼獎。他重寫的音樂劇《風流寡婦》、自創的《紙牌》和《仙樂飄飄》幾乎同時在百老匯上演,獲得巨大成功。
百老匯的成功將謝爾頓帶回好萊塢。他除寫過20余部電影劇本外,還成為不少影片的導演和制片人。憑借《單身漢與時髦女郎》,謝爾頓於1947年問鼎奧斯卡最佳劇本獎。
後來,電視業興起,謝爾頓選擇轉業。他創作和制片的電視連續劇《夢見精靈》於1965年至1970年連續五年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熱播,替他將艾美獎收入囊中。
謝爾頓說,在創作《夢見精靈》的最後壹年裏,他決心撰寫小說。“每天早晨9時至中午,我都讓秘書接聽工作室的所有電話。每個早晨我都在寫作——有時我念秘書寫——然後我才開始電視業務。”謝爾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