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劉宏生平是怎樣的?
靈帝劉宏
(公元156~公元189年)
在位時間:公元168~公元189年
曾用年號:建寧、熹平、光和、中平
謚號:孝靈皇帝
廟號:無
安葬地:文陵
公元156年,劉宏出生。
公元168年,桓帝病死,劉宏被擁立為帝,是為漢靈帝。
公元168年,以外戚竇武為首的士大夫集團在與以兩節為首的宦官集團的爭權鬥爭中失敗,宦官集團掌握了朝政。
公元169年,宦官集團繼續削弱士大夫集團的勢力,發動了東漢歷史上的第二次“黨錮”。
公元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隨後失敗。
公元189年,漢靈帝病亡。
靈帝劉宏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敗家皇帝之壹,也是最能玩樂的皇帝之壹。朝政腐敗,吃喝玩樂方面,在中國眾多封建王朝的皇帝中無人能出其右。作為壹個成年皇帝,應該多少都能做出點政績來,但靈帝劉宏卻是個特例。不過,誰叫他生活在宦官擅權的東漢末年呢?劉宏登上皇位以後,士大夫集團和宦官集團之間的權力之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最後宦官集團取得勝利,而劉宏的朝政大權也就被宦官集團所掌握,作為壹代君主,劉宏也許曾經想過要做個有所作為的皇帝,但宦官集團像壹座大山擋在他的前面,他根本就沒有機會能親臨朝政。劉宏自己的帝位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別人給他的。既然能把他捧上臺,也有可能把他給弄下去,劉宏當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壹點,所以他才會作為皇帝還要大肆買地,這也許就是他為自己的將來作的壹點打算吧。再說了,自己本來就不是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的,何必又要去拼命維護它呢?幹脆,糟蹋完了得了。劉宏抱著這樣的態度,把偌大的東漢江山搞得壹塌糊塗,在他死後不久,東漢的獻帝劉辨,就只有生活在被別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命運中了。
年輕的劉宏即位後,首先面對的,就是士大夫集團和宦官集團之間的黨爭。這場鬥爭在年僅12歲的劉宏心中影響甚大,甚至影響了他的壹生。自從漢和帝以來,東漢帝國的權柄輪流操持於外戚和宦官手中,到桓帝後期,宦官集團取得暫時的勝利,氣焰囂張。劉宏上臺後,士大夫集團仿佛看到了壹些希望,這希望來自於桓帝竇皇後之父竇武被任命為大將軍,陳蕃為太傅,胡廣為司徒,掌管朝政。於是士大夫集團開始了與宦官爭權奪利的鬥爭。
士大夫集團開始動手,先拿壹些權位輕微而惡行昭著的宦官祭旗,接著,竇武奏報太後,請誅曹節等大太監。竇太後猶豫不決,事情便拖下來。八月,竇武在壹次拷問宦官的時候,找到了宦官曹節等人的證據,於是決定乘此機會,鏟除宦官。曹節還算聰明,他聽說竇武要殺他們,首先,就跑到靈帝的寢宮,說:“外面鬧哄哄的,出事了,請陛下出禦德陽前殿。”挾天子以令諸侯,將小皇帝弄到了自己的身邊。接著,曹節開始了壹切旨在防範士大夫集團的措施,他下令關閉宮門,收繳傳令用的印信符節;逼尚書臺的官員起草詔令;劫持太後,奪取玉璽,並馬上去捉拿竇武。竇武情急之下,跑進兵營,把抓他的宦官殺了。王甫等聽說竇武拒捕逃跑,便集合禁衛軍守住皇城南門。
竇武見大勢已去,縱馬而逃,王甫催兵緊追。竇武走投無路,只好自殺。在王甫發兵攻打竇武時,陳蕃才得到事變的消息,但時日已晚,被王甫下令逮捕殺害。
借此機會,宦官集團得寸進尺,公元169年,宦官奏捷“黨人”,將李唐、杜密等數百人下獄,並弄死獄中。三年後,竇太後死,宦官們又壹次四處搜捕“黨人”,抓了壹千多人。過了4年,宦官集團又下令:凡是“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內的親屬,壹律免官禁錮。這是繼公元166年第壹次“黨錮”之後的第二次“黨錮”。
士大夫集團與宦官集團之間權力的鬥爭,年少的劉宏並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先是成為士大夫手中的棋子,後來又被宦官控制,看著壹個個人頭落地,劉宏還是有些害怕,因為他的命運畢竟是掌握在這些把持朝政的宦官手裏,所以他才會說得出“張常侍是我爹,趙常侍是我媽”的話來。宦官竟成了皇帝老子的衣食父母!看來,這劉宏還是比較聰明的人,畢竟知道自己所處的是什麽環境,上面這番話,也算是他的自嘲吧。
劉宏另壹個聰明的地方,是這位荒唐皇帝喜歡的是買田宅。劉宏原是個侯爵,家境不豐。所以盡管他當上了皇帝,還是覺得應當像做解讀亭侯時那樣,置買點田地房客。於是,他把搜刮來的錢財拿回河間老家去買田宅,起邸觀。還剩下壹些,就分別寄存在宦官們的家裏,壹家存上幾千萬。
劉宏也就這點小聰明了,如果他智商再高些,東漢還能茍延殘喘上壹陣子也說不定。不過劉宏就只有這樣了,對於這個皇位而言,劉宏已經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自己這壹生快樂的度過。現在看來,要說所謂的嬉皮士和雅皮士的老祖宗,恐怕還是這位中國封建歷史上最有名的敗家子皇帝。就來看看他在宮廷中都是怎樣度過每壹天的。他用4匹白驢駕車,躬自操駕,在禦苑驅馳。達官貴人競相仿效,壹時間驢子備受歡迎,身價暴漲,驢價等於碼價;他給狗戴上文臣戴的進賢冠,佩上綬帶,逗它們玩。這樣的日子,能不快哉!
劉宏這個皇帝,不愛江山愛經商。可惜他是當上了皇帝,如果他要是能成為壹名商人的話,陶朱公的首富稱號都要讓位給他了。他的經商生涯是從宮廷內的模擬市場開始的,他在後宮中設置了壹個市集,讓宮女們販賣物品,互相盜竊爭鬥。他脫去龍袍,換上商人的服裝,在市肆中飲宴取樂。
鍛煉了壹段時間以後,劉宏開始買賣起東西來,不過他的貨物是“官”。賣官的原因,歷史上都說是他的國庫揮霍得差不多,但從劉宏的性格方面來講,這也許是他所認為的除了買房購地以外的另壹個生財之道。於是,劉宏便在西園懸出賣官的公開價格:兩千石官,交錢2000萬文;四百石官,交錢400萬文。縣令、縣長,當面議價。缺有好壞,價有高低。到富庶地方去的,交現款;貧窮地區,先議好價,到任以後加倍交納。這是公開的。還有“黑市”交易:三公,1000萬錢;卿,500萬錢。除了皇帝這個位子不賣外,其他官位都可以拿錢買。劉宏在當皇帝的日子裏,壹***做了多少買賣,恐怕他自己都說不清,不過,他自己認為最不值得的買賣,也許是跟有個名叫崔烈的人。此人是冀州名士,官至九卿,他通過靈帝的傅母交上500萬錢,買得個司徒。在授信司徒那天,百官齊全。靈帝回頭對他的壹個寵臣小聲說:“這官賣虧了,當初該要他1000萬!”
賣官的結果,就是那些買官的當官後更加盤剝百姓,使原本就已十分尖銳的階級矛盾達到白熱化,引發了壹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公元184年,由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了。
江山不穩,靈帝也顧不上跑驢玩狗了,慌忙召開禦前會議,研究對策。文官武將大都主張武力剿滅,唯有那位曾勸諫靈帝不要搞私產的呂強,建議釋放“黨人”,籠絡人心。靈帝采納了這個建議。於是靈帝任命皇後同異父母的哥哥何進為大將軍,督率大軍駐守洛陽周圍的8個要塞,保衛京師;任皇甫嵩、朱佑為左、右中郎將,率帝國軍隊的主力進剿對洛陽威脅最大的潁川黃巾軍;遣北中郎將盧植率軍進剿冀州黃巾軍。幾經戰鬥,潁川、南陽黃巾軍先後失利,張角病亡。
聽說“黃巾賊”被剿滅,靈帝大為亢奮,改元“中平”。他壹面封賞將士,壹面對起義群眾進行血腥報復,每郡被殺的黎民,都有數千人。
公元189年,年方34歲的靈帝結束了短暫而荒唐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