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這些20年前叱咤風雲的中國品牌車型 如今看來也夠風騷

這些20年前叱咤風雲的中國品牌車型 如今看來也夠風騷

[汽車之家?文化]?從加入全球貿易體系的新千年起,中國汽車工業就通過引進大量資本和技術進入到發展快車道,同時期,中國汽車品牌亦借助巨大的市場紅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如今,我們或許能對那時期的中國品牌產品挑出N多問題,卻無法阻擋它們走進那時剛剛邁入小康的尋常百姓家。

十幾年前,有那麽壹些中國品牌車型,因為銷量火爆、良好的口碑抑或話題性等,鐫刻在了人們的時代記憶中。也許妳親眼見過、甚至駕駛過其中的某款車,也許它就是妳家的第壹輛車。彈指壹揮間,如今在我們回顧那些當年叱咤風雲的車型之余,妳定會感慨這20年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變化之快。

●?吉利汽車

——自由艦?吉利走向正軌的裏程碑式車型

上世紀90年代,吉利已經在摩托車行業站穩腳跟,並積累了壹些資本,而嗅覺敏銳的李書福則謀劃著將重心向汽車轉移。1998年,陸續推出的豪情、美日等早期的1.0產品更多代表著吉利邁進了造車門檻,但由於缺乏造車經驗,也無相應的技術和人才儲備,這些產品並沒有給吉利帶來太好的口碑。直到2005年自由艦的問世,才意味著吉利真正走上了正軌。

我們在早期的吉利產品上總能清楚地看到壹些奔馳車型的影子,自由艦也不例外,可見奔馳這棵草種在李老板心中久矣,從吉利踏入汽車領域到如今成為戴姆勒的最大單壹股東,這顆草也越紮越深。

吉利的造車起點其實是比較低的,在準備自由艦時,吉利懂得聯合有經驗及技術的企業來提升產品力,同時也找來了原韓國大宇汽車主抓產品研發的高級人才。自由艦正是吉利集團與韓國大宇株式會社等諸多世界公司聯合開發的壹款小型車。相比之前的產品,自由艦算得上脫胎換骨。用李老板自己的話說:“自由艦代表吉利進入現代化、規模化、高水平的造車時代。

車身的鈑金工藝是消費者最容易看到,也是最能反映車輛品質的工藝流程。吉利當時投入了上億元引進的現代化多序沖壓線和沖壓模具從根本上解決了車身表面平整度的問題,人工鈑金工位也被完全撤掉。把豪情和自由艦放在壹起,妳能感受到這倆車不是壹個時代的產物。硬件只是壹方面,隨著自由艦的造車項目,吉利所引進的高端人才給吉利帶來了壹套完整的技術開發體系,讓吉利的造車理念開始與國際接軌。

從豪情到自由艦,吉利汽車壹直扮演著“價格屠夫”的角色,自由艦的價格從4.38-5.58萬,當時同為小型車的起亞千裏馬的價格在7萬多元,自由艦比當是銷量火爆的天津壹汽家族的車型還要便宜,而且配置更高。我還清楚記得,2006年第壹次接觸這款不到5萬塊的自由艦時,驚嘆其竟配備了四門電動車窗,而當時這個級別的小型車,後門大多還是手搖車窗。

自由艦上市後,消費者用金錢給出了積極的反饋,自由艦也成為吉利汽車的“當家花旦”,高峰時,月均銷量達到9000臺以上,2009年,這款車年銷突破10萬臺,在中國品牌的小型車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夏利和QQ。當時的自由艦還以整車及CKD的方式出口到印尼、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

自由艦是吉利首款叫好又叫座的車型,更為重要的是,自由艦的開發經驗讓吉利沈澱下了壹套自己的體系,通過這些積累,也讓吉利逐步完成技術轉型,全面開展包括動力、安全、造型、底盤等項目的研究。

——熊貓?中國品牌中首個獲得5星碰撞安全的微型車

熊貓是吉利汽車的首款微型車,最吸引人的就是其呆萌可愛的仿生式設計。獨特的造型僅是壹方面,熊貓的安全性才是這款車在當時最大的亮點。

2006年,中汽研開展了中國的碰撞測試C-NCAP,當時自由艦2星的碰撞成績,讓吉利認識到自己與合資品牌在看到的地方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汽車碰撞安全也不是簡單的將車身結構做硬或者加幾個氣囊那麽簡單,而是壹個系統化的整體工程。

吉利熊貓作為壹款微型車,在碰撞安全上天然吃虧,這不是說靠堆壹些氣囊等配置就能改變的,而是要從車身材料及結構上入手,再配以氣囊等輔助安裝裝置來達到更高的安全級別,這也就對吉利在研發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時市場上的微型車大多就是壹個便宜的代步工具,對碰撞安全性自然不要抱有什麽幻想,只能自求多福。熊貓算得上是吉利推出的壹款精品小車,它改寫了國內尚無壹款微型車獲五星評價的歷史。

在具體的配置和細節設計上,也能發現這款車對安全的重視。比如配備的安全帶提醒裝置除了常見的指示燈外還帶有語音提醒,這在當時的中國品牌中難得壹見。在中高配車型上,熊貓還配有6個安全氣囊,這樣的配置放眼整個微型及小型車市場都鳳毛麟角,而熊貓的價格也只有5萬塊。

熊貓這款車即使放到今天,我相信依然能贏得壹些女性用戶的青睞,只不過大家都富裕了,自然不會考慮這種空間局促的微型車。當時這款微型車除了手動擋外,還搭載了吉利自家的4AT,滿足了女性用戶對自動擋的剛性需求。熊貓的售價為3.98-5.78萬,上市後的年銷在2萬臺以上,雖然不算出眾,但是通過這款小車,讓我們看到中國品牌開始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性的變化。

●?華晨中華

——駿捷?中型車性價比之王?還衍生出中國品牌的首款旅行車

上世紀90年代,華晨汽車在收購沈陽金杯後,將目標瞄準到轎車市場。不過華晨直接從中型車切入,這片市場當時絕對是合資品牌的天下。尊馳作為華晨中華的首款轎車,定位於商務市場,畢竟十幾萬的價格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

駿捷作為華晨中華的第二款產品,依然是中型車的定位,但價格十分親民,起步價格8.58萬。當時同級別的中國品牌車型也只有奇瑞的東方之子,起步價超過了10萬,合資品牌的中型車價格更是高高在上,所以駿捷上市後堪稱中型車性價比之王。

按照官方的說法,駿捷的造型設計交由意大利知名的賓尼法利納工作室,在中國品牌還沒有摸清汽車造型設計門道的時候,通過這種外包的方式來增強品牌及產品力的做法是壹個明智之舉。放到今天,這款車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不過駿捷在車身比例、線條運用等方面算得上是壹個拿得出手的成熟工業產品。

2008年,在三廂車的基礎上,駿捷還衍生出Wagon旅行版,這也是中國品牌首次推出旅行車。旅行車的精髓就在於車尾的設計。駿捷Wagon的車尾飽滿厚實,比例關系展現了旅行車的優雅和自然,是壹個非常成功的設計。10萬元的起售價不到當時馬自達6旅行版價格的壹半,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都能沒能走出獨立行情的旅行車,當時的銷量自然也只是湊熱鬧。

最初上市的駿捷搭載三款不同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壹年後,華晨又推出搭載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記得當時比較火的是被譽為“駕駛者之車”的大眾寶來,其也搭載了壹臺1.8T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原始參數不太高,但改裝潛力巨大,配合出色的駕駛品質,用過都說好。

駿捷上的這臺1.8T發動機是華晨汽車聯手德國FEV發動機公司歷時三年打造的,與大眾1.8T不同的是,這臺發動機的缸蓋、缸體均為鋁合金材質,其它諸如雙頂置凸輪軸、可變正時、中空充鈉氣門、曲軸箱通風、中冷器等當時主流的發動機技術壹個不落,售價為12.58萬起,而當時的寶來1.8T要20萬元。

華晨在進入轎車領域時可謂是高水平、大手筆的投入,從德國、意大利、日本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自動機器人、模具等,同時和寶馬組成合資公司後,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寶馬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這種“耳濡目染”,讓那個時期的駿捷在產品力上相比同時期還在摸索造車門道的中國品牌的產品有著更足的底氣。說壹個細節,當時華晨中華的車型在漆面工藝上要大大強於同時期的中國品牌車型,這種第壹觀感往往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程度。

駿捷在研發生產的過程中吸取了很多大哥尊馳的錯誤經驗和教訓,品質的提升加上親民的價格,讓駿捷上市後的月均銷量可以達到6000臺以上。在當時,作為壹款中國品牌的中型車,駿捷無疑是成功的。

●?海馬汽車

——福美來?壹款高性價比的“馬自達”轎車

海南汽車制造廠在上世紀90年代初與馬自達合作開始生產馬自達的車型產品。1998年,海南汽車制造廠正式加入壹汽集團,從而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並成為壹汽在華南重要的生產基地。加入壹汽後,海馬汽車並沒有獲得車型及相應的技術支持,還是得回過頭來找馬自達。

2002年,海南馬自達將誕生於1998年的第八代馬自達323引進國產,車型被命名為福美來。這是壹款掛著馬自達車標的合資產品,它與更早被引入生產的普力馬車型為海馬汽車帶來了很高的銷量,也讓海馬汽車成為當時國內主流的汽車生產廠商。此時,馬自達並不甘心局限於島內發展,而是覬覦更廣闊的大陸市場,沒過多久馬自達就與壹汽和長安紛紛組建合資公司,中斷了與海南汽車制造廠的合作之路。

通過多年與馬自達的合作,還是給海南汽車留下了不錯的家底,相比同時期白手起家的其它中國品牌來說,海南汽車所擁有的企業管理、生產制造、研發體系等法方面的經驗無疑是最寶貴的。此時,海南汽車正式從合資轉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馬汽車正式成立。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海馬汽車基於福美來車型,於2006年推出了福美來2代,這款車雖然是在原有福美來車型的基礎上所推出的小改款車型,但就是這樣壹款在國內摸爬滾打多年的車型卻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原因就在於它並沒有繼續使用馬自達的商標,而是以“海馬”的身份正式轉變為中國品牌。

掛著全新海馬商標的福美來2代車型,其最大的改變就是換裝了海馬自己生產的1.6L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也是借鑒了馬自達的技術,采用了包括16氣門、VICS可變長度進氣系統等技術。福美來2代就是在海馬汽車被馬自達拋棄的背景下誕生的,產品實力強,再加上8.18萬-11.18萬的親民價格,讓福美來2代上市後就獲得了不錯的銷量,月均接近萬臺。

●?天津壹汽

——夏利2000?讓國人幾戶同步享受到與發達汽車市場相同的車型產品

時代的紅利,政策的支持,讓夏利車型紅遍全國,從80年代以CKD方式到逐步國產化,讓這款微型車持續熱銷了超過10年。進入新千年,隨著市場的開放,來自海外車企的沖擊以及中國品牌的發展,夏利車型已經顯現疲態,這也意味著天津夏利與日本大發的合作行將就寢。為了打造滿足新時代需求的車型,此時的天津夏利早已將目光投向豐田的產品。

為什麽天津夏利能和豐田走到壹起,這裏面有壹些鮮為人知的內情。其實在夏利車型紅火的90年代,豐田公司就看上了當時叫做天津微型車廠的這家國有企業,願意以工廠凈資產的4倍價格來收購其50%的股份,天津市政府並不同意這樁收購案。

當時鳳凰衛視采訪豐田公司的高層時問道,為什麽會鐘情於這樣壹個地方的,且以造微型車為主的車企。首先,豐田認為天津是距離日本很近的不凍港,進出口非常方便;其次天津港連接華北、東北及中原,有著廣闊的腹地;第三,通過多年的積累和沈澱,天津夏利的發動機制造技術是世界壹流的,早年引入日本大發的發動機生產線,在天津生產之後,比日本本土的品質還要好,這些優質的產業工人具備生產制造環節上的良好變現能力,這是令豐田公司所敬佩的;最後,天津夏利在經濟型轎車中有著完善的系統,豐田若想打造這個系統也需要很多年。如果完成對夏利的收購,我們就少了壹個競爭對手,多了壹個好的合作夥伴。

隨後經過多次談判,最終夏利和豐田公司達成協議,合資成立天津豐田汽車公司,夏利占比50%,豐田公司占30%,豐田通商占20%,至此,開啟了夏利和豐田公司的良好合作。

夏利與豐田合作的首個產品,就是豐田NBC系列的明星車型Platz,引入國產後被命名為夏利2000,該車無論從生產平臺還是外觀內飾,都與曾經的夏利沒有任何聯系,是壹款徹頭徹尾的豐田車。

這款豐田的原型車在歐洲和日本獲得了高度評價,歐洲上市半年就獲得了超過15萬臺的銷量。國產的夏利2000幾乎就是換了車標的豐田,相比以前的夏利車型,它的車身更加寬大,擁有更好的空間表現。內飾的設計足具顛覆性,儀表盤被放置在中控臺的中間區域,且為數字儀表。中控臺下方還有大量的鏤空設計用來放置物品。這種設計理念完全有別於同時代的其它產品,讓我們看到了豐田在設計理念上的大膽和超前。

不僅僅是設計理念,在生產制造、安全配置等方面,夏利2000都是壹款產品力極強的車型。唯壹遺憾的是該車並沒有搭載海外先進的VVT-i發動機,而是采用了技術有些老舊,但足夠成熟可靠的豐田8A發動機。其實這款國產發動機在海外有些技術落後,但在國內的品質是有口皆碑的,其中諸多零部件為日本原裝進口,這款發動機也被很多中國品牌采購來用在自家產品上,同時也被用來進行仿制。

夏利2000憑借夏利的品牌認知度,讓消費者快速地認識到這款全新車,但是11.98萬的起售價似乎成為阻擋人們購買的最大壁壘,上市後的銷量不溫不火。夏利2000是壹款應用了豐田先進造車技術的國產車型,讓國人在20年前就能享受到與發達的歐洲及日本市場相同的產品,作為天津夏利與豐田合作後的首款車型,它的出現為後來威姿、威樂等車型的引進和進壹步的深入合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長安汽車

——奔奔i?壹款開門紅的微型車

在涉足轎車領域前,長安汽車已經和鈴木、福特組建了合資公司,同時在微型車“小面”領域做得風生水起,2001年成為中國品牌中第壹個產銷突破百萬的車企。

2006年7月,長安汽車宣告正式進軍轎車領域,同年的11月,長安汽車首款家用轎車奔奔i正式上市。這款轎車的開發歷時三年,在造型上由長安汽車與意大利知名汽車設計公司I.D.E.A聯合設計打造。奔奔i的造型是將發動機艙與乘員艙融合在壹起的單廂型設計,再加上圓潤協調的整車比例,還是有些與眾不同的,同時這種設計也可以贏得較大的內部空間,同為微型車,其內部空間就勝過當時火爆的奇瑞QQ。

長安奔奔搭載了壹臺基於羚羊的發動機打造而來的1.3L發動機,先期配有5速手動變速器,轉年又推出了搭載愛信4AT的車型,這款車的售價從3.98-4.88萬,非常具有競爭力,當時的奇瑞QQ3車型的起售價為2.98萬,但是排量只有0.8L,綜合各方面來看,奔奔i都有著更強的產品競爭力。這款定位於年輕人的微型車,上市後的年銷量達到了3萬臺,最高峰時突破了7萬臺。

背靠大樹好乘涼,由於與鈴木和福特都成立了合資公司,所以長安在開始籌備自主品牌發展戰略時,存在著先天的優勢。向兩位“老師”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這在從0-1的階段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奔奔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動力總成,長安都提供了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再加上實惠的價格,這款車的成功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小結:

通過對這幾款產品的回顧,我們發現中國品牌在起步階段時的資金、背景、方式等各有不同,當時,誰能引入成熟的車型產品進行生產,誰就具備了足夠強的產品實力,如果再能給出壹個親民的價格,無疑這就是壹個具備強競爭力的產品。即使沒有這樣的資源與背景,也不意味著將退出牌局。在那個粗放式增長的時代,時代的紅利給予每個入局者充分試錯及改正的機會,抓住紅利結束前的窗口走入正軌,將給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下壹期我們繼續聊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品牌車型。(文/汽車之家?馮景毅?部分圖片源自網絡)